(说吧 头条) “之乎者也”不强制,但也别缺席
今日话题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星期六的早上9点,华侨路明华新村社区活动室都会传出阵阵读书声,这是一个专为孩子们开办的经典颂读班。两年来,从《弟子规》、《三字经》到《千字文》、《大学》,他们已烂熟于胸。
(7月4日《现代快报》)
读者快评
用传统文学熏陶孩子
中国古典文化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字斟句酌、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上,尤其体现在古人所刻意追求的言为心声、文以载道的思想内容上。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完全可以帮助人们修身养性。有选择地让孩子接触古典文学,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衷心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投身于这一项工作,让更多的孩子领略到传统文学震撼人心的魅力。问花无语
“之乎者也”不能缺席
当不少人慨叹现在的青少年日渐西化甚至韩化的时候,可曾考虑到,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可曾有传统的一席之地?传统的教育读物,因为有“封建”烙印,而长期远离学生的书桌。其内容当然有赶不上时代之处,但是经历千百年文化积淀,却不能简单地否定。
作为一个自由和开放的时代,我们没有理由去逼迫所有的孩子去熟读《三字经》,但至少,对于那些愿意甚至喜爱这些传统的孩子,应该提供这样的选择和去处。
中山北路 秦治
读经能继承传统文化吗
孩子们所诵读的经书,大概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但是这样的经典到底是否适合现在的孩子,能否让孩子继承传统文化呢?
让孩子读经,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问题不容忽视。第一,古代与现代在语言方式和语言环境上存在巨大差异,现代人很难理解古人的文章,从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孩子诵经虽感有趣,但能理解者寥寥,既然无法理解,背得再熟又有何用?第二,所谓的传统文化经典,大多是儒家经典,讲究的是等级尊卑,而时下的社会是追求平等,提倡个性自由,如何鉴别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让孩子好坏一起吸收呢?第三,继承传统文化应该倡导多种形式,除了读经外,还有很多方式,比如让孩子参观名胜古迹,给孩子讲讲历史故事,看具有历史价值的电影电视,都可以丰富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广陵龙
用西方经典弥补不足
说来惭愧,我在20岁后才粗览了一遍《论语》、《孟子》,要说博大精深的确博大精深,对提升个人道德、素养,使人言行典雅,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提倡读经有积极一面。
不过,经书中致命的糟粕已被世人所公认———臣民和奴隶意识弥漫在几乎所有的古书当中。与此相反的是,西方的经典,尤其近现代的文学、思想经典对我们的文化形成了强烈的、有益的冲击。
因此孩子自小读经无妨,但读“中经”的时候,不要忘了也要有选择地读“西经”,中西结合,潜移默化教育孩子有开阔的胸襟和眼光,懂得“拿来主义”。相信在孩子长大后,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成为高素质的新一代公民。小小鸟
还是让孩子多玩玩吧
孩子如果只是跟着大人们一起“小和尚念经”似的颂读着,意义不大。童年里更多的应该是玩耍,是发挥孩子自然和谐的天性,不受外力干扰的童年,不被家长指挥的童年才会是真正快乐的。不用着急,让孩子天真烂漫地多玩玩吧,以后学习经典的时间有的是。阿西木
不理解也有用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大学》、《论语》、《三字经》,其中都蕴藏着很多修身养性、处世为人的哲理。让孩子从小接触这些古典名作,不仅可以使他们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一个人的幼儿时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最强,这时候所学的东西,尽管不一定能透彻地理解,但能够堆存在记忆的深处,迟早会发酵,会开花结果,会影响他一辈子。从这个意义上讲,义务辅导孩子们诵读《三字经》等古典名作的老师们,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梅广
留住传统文化的根
一个民族如果不能保持自己的传统,那是件多么悲哀的事情。舶来文化的冲击,让很多孩子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精粹知之甚少,一个摈弃民族传统文化的人,想要他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做出贡献,简直有些天方夜谭。让孩子读一读传统典籍吧,让他们从中汲取思想上的营养,将中国文化的根深深埋在心底,不至于在纷繁的外来文化的轰炸下,忘却了自己民族的精粹。石头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