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今日视点】
经济适用房再次以一种让人不愉快的面目出现了,在屡屡冒出申购黑幕、分配不公之后,这一次,它是因“开发比重下降”再次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7月3日的《新华网》报道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传出的讯息:今年前5个月经济适用房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仅为2.6%,比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而同期包括经济适用房在内的所有商品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个百分点。
这两个数据很清晰地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信息:虽然商品住宅盖得越来越多,但其中的经适房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小,购成商品住宅占房地产开发比重提高的也许是别墅、也许是高档公寓、也许是普通商品住宅,但却不是应该为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困难的经适房。这样一个现象,与国家大力推行经适房建设、试图以加大经适房供应平抑房价的政策初衷显然有着较大的差距,而这一只有0.5个百分点的差距,不仅关系着经适房政策能否覆盖更多的低收入阶层,还可能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经适房下降0.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带给老百姓和管理部门共同的疑问是:为什么经适房在今年的前五个月会越盖越少?为什么加大经适房供应的政策到了具体实践的时候会出现如此令人担忧的走形?答案其实并不复杂,一是某些地方政府出于GDP增长等利益考虑,执行经适房政策不力,二是经适房政策本身还不够强硬,无法对地方政府的具体房产政策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曾经看过一条新闻:某城市为了不让经适房挤占正常的商品住宅市场份额,在实施了一段时间的加大经适房开发政策后,断然缩小了经适房的投资开发比例。这个例子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土地出让金额、商品住宅销售业绩,这些原本应该市场化的东西,在主要以GDP考核政绩的指挥棒下,已经跟某些地方政府的政绩挂上了钩。这个时候,缩减不体现政绩的经济适用房开发份额,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商品住宅的开发,根本就不奇怪。
有学者曾经呼吁:要想经济适用房政策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就应该把经济适用房的开发销售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让地方政府执行经适房政策变被动为主动。这个建议可谓一针见血,可以想象,如果经适房政策的执行效果不能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挂上钩,经适房投资开发比例下降的新闻将会不绝于耳,而经适房的尴尬处境,不仅将令国家调控房价的一项有效举措落空,而且将会对住房领域的社会公平造成伤害,这些问题,管理部门不可不察。
(古今 江苏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