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南京·最high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色女郎”原剧名起争议
· 飞得更高
· 读者争相为“色女郎”重新定位
· 飞得更高配图b.jpg
· 吴大江在飞行场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飞得更高
  6年前飞天梦圆

  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记者在五台山体育中心的“飞虎航空运动俱乐部”门口见到了吴大江,他上穿一件大红T恤,下着一条深蓝色休闲短裤。这样的搭配让记者有些意外,而他却说:“爱飞的人形形色色,像我这样重量级的也可以。”

  “其实南京是航空运动的起源地。”俱乐部的书橱里,吴大江抽出一本珍藏的杂志,这本已经发黄的1988年版《航空知识》上有篇文章介绍说南京有四个青年,自制了一个滑翔伞,并且在山地试飞。从那个时候起,热爱航模的吴大江对飞行的认识便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梦想自己有天也能在空中自由翱翔。

  2000年,工作以后拥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吴大江终于按捺不住想飞的欲望,开始搜集各类飞行运动的信息。那年春天,在南京宏光空降厂的一位研究员的指点下,吴大江前往北京参加飞行培训,考取了滑翔伞的飞行执照。从此以后,开始了自己的飞行生涯。

  你想像鸟儿一样飞翔吗?没有飞机舷窗,没有航空座椅,自己插上飞翔的翅膀,在没有象限的空间里自由地高飞……

  吴大江对于飞行的向往,从上中学参加南京市少年宫的航模制作兴趣小组的时候就开始了。如今的他已30岁出头,是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的会员,拥有滑翔伞和动力滑翔伞两本飞行执照,还拥有自己的“飞虎航空运动俱乐部”。

  伞友形形色色

  平日里,吴大江是南京电信局IT部门的普通职员,可是一到好天气,他就变成了伞友们尊敬的“吴教练”。

  说到自己的第一次飞行,吴大江哈哈大笑着说:“紧张啊!”他说,当时自己兴奋得动作都变了形,升到高空的时候,一片寂静,只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风在脚下穿过,身体因为失重而紧张,也让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渺小。“当你在空中遨游时,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是不可言传的,只有自己去体验。飞伞就像人生一样有起有伏。”

  吴教练告诉记者,目前南京周边可以玩伞的地方有汤山、老山,以及靠近句容的赤山等地。玩伞的人都有自己的伞,滑翔伞的价值在3万左右,动力滑翔伞在7万左右。

  “其实不一定玩伞的人都在什么特定阶层。目前南京喜欢玩伞的有十几个人,从20多岁的女孩到50多岁的男士,从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到普通的义务兵。他们经济实力有高有低,但唯一的共性就是对飞行的痴迷。”

  (头)飞得更高(所有配图均由吴大江提供)

  小资料

  滑翔伞据说最初起源于法国阿尔卑斯山区,1978年,法国登山家贝登,用一顶高空方块伞从山腰起飞,成功地飞到山下,一项新奇的运动便形成了。

  动力滑翔伞则是在滑翔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滑翔伞的座包后加一个动力推进器,借助发动机的动力和滑翔伞的升力翱翔蓝天。

  飞的学问很深

  “最近梅雨季节玩不起来,平常只要天气好都要出去飞一飞。”吴大江保持平均每周一次的飞行活动,一般飞行的时间都在1到2个小时内,飞行高度平均在400到500米,遇到好天气也能飞到1000米以上。由于飞伞的特殊性,一般伞友们都是多人联合行动,大家一起有个照应,也能交流经验。

  “虽然是滑翔,其实技术很重要。”吴大江说,就像钓鱼一样,谁都能去钓,但会钓鱼的人懂得怎样选择地点和时间。同样,在飞行者的眼里,风不仅仅有方向、速度,更有上升的力量,他们的自由翱翔靠的是抓住那难得的热气流。

  “一般干燥的沙石地面比起潮湿的草地容易起热气流,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处因为有温差,也容易形成热气流。”如果懂抓热气流的技巧,滑翔伞甚至能上升到4000米的高度。

  当然,任何运动都有危险,正如一位飞伞爱好者所言,“在飞行时也会遇到一些气流,那时真有点担心伞头会卷起来,人就这样掉下去。”但只要这个风险度自己能够接受,就能享受飞行的快乐了。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这句诗吴大江很喜欢,他说,每个人的经历和性格不一样,也决定了每个人的飞行风格和轨迹。在一般人的眼里,他们是一群特殊的舞者,是一群喜欢“云中漫步”的舞者。而在他自己看来,他只是一个圆梦的飞行者。

  快报记者 陈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