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贫困生的物质消费,我们周围的人应该用一种正确的关心的眼光去关注,去关心,我们在关注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其心理的贫困”,海南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旭新针对崔灿和崔静的遭遇说。
张旭新说:“贫困生消费障碍是一个普遍现象,在高校许多贫困生都不能进行正常的物质消费,即使有些消费是生活必需品。这是造成贫困生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贫困,所以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消费,我要穿最简单的,吃最便宜的,久而久之,许多贫困生自卑自闭的心理相应而生,很多人因为这样的经济贫困,成为心理贫困、学业贫困的‘多困生’。
武汉大学社会学博士朱华杰长期关注和研究贫困生群体,他认为“高校贫困生现象”是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和学生忧心的突出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虽然在众多的贫困学生中,绝大多数都能够自强不息,刻苦上进,但在校园里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
他们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大多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还有一些同学为自己是贫困生而羞耻,进而生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这种自卑、自闭心理淤积过久,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朱华杰认为,学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后者也许更为重要。《海南日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