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给社区医院“造血”更管用
· 范冰冰的脸碍着谁了?
· 出租.jpg
· 【南京话本】
· 出租的“爱情”一文不值
· 多帮打工子弟学校一把
· “公益职介”值得推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1 日 星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给社区医院“造血”更管用
  【今日视点】

  【今日视点】

  媒体近日报道,东莞市卫生局表示,到今年年底,东莞全市要改造和新建60个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被卫生管理部门认为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之一。东莞的方向是明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区医院的建设将会一帆风顺。事实上,从国内其他地方实践的情况来看,社区医院的发展并不如人意———除少数医院日子稍好,多数社区医院遭遇了许多拦路虎,“社区”牌子难以打响,有的甚至“沦落”到鸡肋的边缘。

  问题出在哪里?从表面看,社区医院硬件配备依旧不足,患者不愿买账;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所谓的双向转诊(社区医院和大医院病人相互转诊)在现实中依然是单向转诊(社区医院往大医院转病人)……往深里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社区医院的定位模糊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到位紧密相连。

  所谓定位的模糊,就是社区医院究竟是否应该全由政府财政包揽下来?坚持医院的公益性,不等于医院的支出全由财政补贴———在过去的实践中,即便只是针对大型医院,财政投入也是严重不足。财政投入的短腿后来造成了体制的扭曲,导致医院为了谋生路,千方百计在患者身上生财。如今又轮到社区医院,有限的财政究竟该如何在大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分配,如何保证充足的投入来使得社区医院真正成为看病的好去处?

  我赞成一些学者的观点,社区医院既要靠“输血”,也要提高自身“造血”功能。所谓“造血”,并非指从患者身上攫取不合理利益,而是强调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其一,管理部门在为社区医院确定出一定的资格之后,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资本,只要愿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事业,都可按照资格的限定来服务民众,并使得公营和民营社区医院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以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其二,政策应向社区医院倾斜,如把社区医院全面纳入医保体系,而社区医疗的报销比例高于大型综合医院的报销比例,以打破大医院“患者通吃”的局面,并可因此提升工作人员的收入,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其三,完善病人双向转诊、医疗资源互补共享的合作模式。在利益机制下,大医院与社区医院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更合理的应是合作关系。目前,双向转诊制并不十分理想,但一些先进地区也已摸索出一些经验。完善两者之间的合作模式,对社区医院的建设意义重大。(汪晓波 上海 职员)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