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广西贵港一家加油站,消费者每加一箱油就被偷走1.5升。执法人员在杂物间发现一台电脑,里面有一个隐藏的“加油站远程控制程序”。通过该程序设置参数后,正常加油13次,系统却只显示3次记录,算下来偷逃税款高达75%左右;“偷油”功能的参数也可任意设置。
过往,加油站常见的作弊手法是油枪空转,燃油尚未加入油箱就产生费用。但这一套,如今已经不“够用”了。以贵港这家加油站为例,其“偷油”的相关程序,是深圳前海某公司绕过了加油机原有芯片的防作弊系统,以非常高的价格卖给加油站。加油站为了尽快“回本”,当然就会贪得无厌、不顾吃相了。
问题是,这家加油站只是加油站“手脚不干净”现象的一个缩影。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有消费者的车子,50升的油箱居然加了56.48升油。“油耗子”猖獗的背后, 是消费者的钱包被“撬”,是加油站的信誉扫地,是一个行业的形象受损。
加油站“偷油”绝非小事一桩。对个体而言,偷油行为构成盗窃罪,那么加油站“偷油”又是何性质呢?正如专家所言,加油站“偷油”既有盗窃之嫌,也有诈骗之嫌,对此不可轻视。
对付“偷油”的加油站,不能只有消费者单枪匹马地与之博弈。现实中,一些消费者尽管怀疑加油站有猫腻,但一来苦于很难找到证据,二来力量也薄弱,往往自认倒霉。鼓励被侵害利益的消费者站出来,勇敢维权,当然没问题,但遏制此类现象的根本之道,是有关部门在为投诉者撑腰的同时,加强监管,更为主动地深入市场排查问题,彻底揭开某些加油站的“画皮”。
有报道提及,“50升油箱加了56.48升油”的当事人曾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后没有发现异常。在加油站拒绝调解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只能建议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
面对“偷油”技术升级、手法更为隐蔽、防监管更“鸡贼”的事实,监管部门既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检测仪器,还要推行制度化、常态化监管,让“高技术小偷”无处遁逃。
与此同时,当依法“问刑”,严惩不贷。
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加油机作弊案件9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8名,查处各类作弊设备9000余件,查明偷逃税款7.9亿余元。
这样的铁腕打击,暴击了违法犯罪者的“七寸”,且发出有益启示:提高违法犯罪成本,震慑铤而走险者,是重中之重。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