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重磅/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如何兼顾出行效率和交通安全

面对反对“提速”和主张“提速”的两种社会情绪,如何既关切民生需求又规范执行规定、兼顾出行效率和交通安全,考验着治理智慧

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到底多少合适,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多年不变的是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但现实中,解除限速,令电动自行车速度飙上40—50km/h甚至60km/h却是普遍状况。

超速自然违法违规,对此,严肃查处自不待言。例如,据报道,浙江瑞安交警大队2023年11月查处了一起违规“解码提速”已登记电动自行车的案件,对驾驶人和经销商分别罚款300元和20000元。但电动自行车普遍解码提速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为此,今年1月,上海市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针对相关问题追查厂家和门店连带责任。

一方面,电动自行车实际行速普遍过快,甚至存在“架空法律”“法不责众”的观感;另一方面,这种“集体超速”现象引发人们的忧虑,甚至认为查处、遏制得很不到位。

确实,在电动自行车屡屡肇事、电动自行车“飞起来”的样子经常吓到行人的背景下,制定“时速大限”,不让电动自行车成为脱缰野马,体现了审慎治理、为民负责的立场。

我们必须反对让电动自行车速度高到离谱,但也应该看到,“提速”代表了一种民意。

对家庭骑行者而言,电动自行车的用途很广,例如通勤、接送孩子,他们希望电动自行车别太慢;对于外卖小哥等劳动者而言,在考核压力下,更是希望电动自行车“加速”。

从技术上而言,电动自行车适当提速并非不可能。媒体梳理过,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在25km/h至30km/h比较多。参照这个速度范围,我们的电动自行车速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此外,国情不同,电动自行车的用户场景和需求也不太一样,这一问题也应在探讨时考虑进去。

电动自行车“速度之争”,折射出公众对于交通出行状况的高要求。换言之,人们牵肠挂肚的是“速度”,更是交通语境中的获得感:效率加“享受”。

这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权益意识,即希望在路上可以更公平、更通畅,当然,也希望更安全——主张电动自行车提速者没有一个不希望提速后是安全的——这需要从车辆制造和管理技术层面加以突破,让车辆更“保险”、防护更严密。

有人另想对策,例如,通过重新定义、定位电摩、电轻摩,给其一个合理的运行空间,来增加出行方式选择、化解电动自行车“低速”尴尬。

这面临另一重考问,因为不少城市是禁限摩的,电摩、电轻摩处境尴尬,不能为出行者分忧。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全国两会前夕,《适度放开“禁限摩” 科学规划城市摩托车行驶》的建议曾引来关注。

无论如何,面对反对“提速”和主张“提速”的两种社会情绪,如何既关切民生需求又规范执行规定、兼顾出行效率和交通安全,考验着治理智慧。而显然,我们可以更科学地掌握“平衡度”,不必陷入非此即彼的情状中。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