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赵光琦
我在阳台上只种些好侍弄、生命力强的花草,图个绿色养眼。但从不栽种菜蔬,保持一点“君子远庖厨”式的矜傲。
陈规今年却被妻子打破了。春初,她即张罗着买了塑料种植箱、左一袋右一袋的田园土,声言:要种菜。顾及她的“抑郁”,也就没强行阻拦。于是,她螺蛳壳里做道场,种菜点豆,品种纷繁,忙得不亦乐乎。
等看到固有阵地被她侵占——两个长了爬藤蔷薇的洗手盆竟冒出两簇秧苗,我不能再不抗议这种鹊巢鸠占的行为了。
她说,你知道这长的是什么?我说丝瓜?南瓜?她说:“这样,我告诉了你,你去拔掉吧——哈密瓜。”
怎么可能?
于是她告诉我,去年建民从新疆寄来甜瓜时,她收集了饱满的瓜籽。“想不到竟发了芽。”她那兴奋的窃喜,就像久婚不孕的女子突然有喜。
建民去年寄来的瓜,尽管外貌看似与市面上常见的哈密瓜差不多,实是来自五家渠培育出的新品种“哈密瓜25号”,确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良品种。岂止是“人未识”?建民介绍说,这个品种,每年只产几千斤,不供市场。他说,给我家乡的同学准备点。于是哈密瓜们躺在厚棉被上从产地护运到乌鲁木齐,再重新包装,数千里东行,抵达他年轻时行文中诗意的家乡“东海之滨”。
瓜,自是好瓜,其清脆甜润不可方物。我不仅认同了瓜秧的合法身份,且立时加入了护秧组。
总怕亏待了这位从大西北来的稀客,于是好水好肥地伺候。大概是却不下情面,瓜苗长得很是欢腾,参照贴墙砖的砖缝,看得见它每天并手并脚地往上爬。于是,给它系上牵引绳、网结天棚……心形带着毛刺的叶片映着天幕蜿蜒历历着纤细的叶脉、鹅黄色五瓣的花朵竟带着江南的娇艳。江南园林中的移步换景则成了甜瓜藤上的移目换景。每当想到这是在遥远的五家渠才能看到的植物,心中便会漾起别样的涟漪。至于能否结出瓜来,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瓜纽还是在开谢的花后面露出了怯怯的面容,很让人担心墙脊上的热会烤着它。转念它的来处,又觉得不至那么娇贵。本着“最小干预”,还是任由它长。终于,它就定格在那儿,然后,发黄、蔫了,才鹌鹑蛋一样大小。我只得重又调回“看叶、看花、看藤蔓”的精神层面。
“又结了一个瓜!”妻子的兴奋口吻已经让我产生了疲劳,“没用的,长不大。”“已经有鹅蛋大了。”“我怎么没看见?”
一叶障目,我怎么能看见呢。它就躲在盆土上,被叶子挡得严严实实。真有鹅蛋大,且水嫩嫩的。
仿佛集聚了全株的精气神,以后的花开了一茬又一茬,终不见瓜纽,唯有这只瓜每天一圈一圈地膨大,带给我们每个清晨的欢欣。
在“开镰归仓”的前夕,我把这只瓜的美图,现拍现发给了我的同学们。所幸,瓜不在他们面前,否则逃不脱“瓜分”的结局。唯有一贯严谨的涓同学甘当“吃瓜群众”,冷静地对该瓜进行了“解剖”和理化分析:这瓜可能脆,而不会甜。因为它缺少长日照和大温差。
这样的分析,一点不能扫我兴,我就是带着这个结果爱着它、看着它成长的。重要的是,它每天带给我们的欢欣和难得的体验无法复制。也可能这是我们今生唯一的一次种出哈密瓜。太阳每天升起,但在不同的地方观日出,却是不少人奢侈的企盼。
我的阳台上一共成活了三株“哈密瓜25号”,各结了一枚果实。绵延自春至秋,一天一个颜光,带给我们生的蓬勃、成长的欢欣、西域的风情和建民君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