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4年9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中秋絮语

□南京 苗啸雷

秋风起,月渐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打小开始,每到中秋节,吃着月饼和水果,看着那金黄色的硕大的满月,父母总会反复给我们讲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月亮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嫦娥仙子、一只爱捣药的玉兔、一个砍伐桂树的吴刚……

从很早开始,人们认为月亮是有灵性的,月有阴晴圆缺,古人认为这是月亮生命的轮回,所以屈原在《天问》中问了一句,“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月亮究竟有什么德行,能死而复生呢?月亮上有什么,是否是顾菟在月腹藏身?

顾菟不是兔子,而是蟾蜍,这一点闻一多在《天问·释天》中用很多证据来证明。所以月宫也叫“蟾宫”,月亮也被称为“银蟾”,银蟾就是三条腿的蟾蜍。古人讲究阴阳对称,“金乌”是太阳的别称,金乌是三条腿的乌鸦,是代表男性生殖崇拜;而银蟾大腹便便之态酷似孕妇的外形,成了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

顾菟什么时候变成玉兔了呢?闻一多先生指出:“盖蟾蜍之蜍与兔音易混,蟾蜍变成蟾兔,于是一名析为二物,而两设蟾蜍与兔之说生焉。”大概是出于读音的误会,也许人们喜欢兔子而不太喜欢蟾蜍,于是“玉兔”也成了月亮的代称,而随着魏晋炼丹术的盛行,玉兔的职责也变成了捣药。

月亮上最早只有蟾蜍或者说玉兔,后来因为太冷清,嫦娥就来了。《淮南子》最早记载了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从此产生了很多绚烂的诗篇:“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等等。

到了唐代,月亮上又多了吴刚,他的故事与桂树有关。唐代段成式写的《酉阳杂俎·天咫》记载,“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有点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推着石头上山,石头快到山顶就会滚落下去,只好从头再来。

翻阅了很多古代传说典籍,也没有发现吴刚和嫦娥有过多的交集,也许是两个神话体系、两个平行时空,所以不可能像有些人说的,嫦娥与吴刚闹点“绯闻”。据说吴刚倒是见过玉兔,唐代李贺有诗曰:“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吴质就是吴刚,被乐声吸引忘记了休息,痴坐在桂树下,玉兔也在桂树下伫立聆听,顾不得露珠打湿了身体。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说明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中国人对月亮有特殊的感情寄托,形成了独特的月亮情结。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秋节就是祭拜月亮的节日。质朴的先人把许多情感倾注在月亮上,有美好、有团圆、有长生、有孤独,有亲情友情、有思念怀想……那道月光始终生生不息,滋养国人的心灵,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名片。

对于身处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时光太匆匆,让人倍感焦虑,中秋节似乎只是对三天假期的期待。在这短暂的假期里,把节奏慢下来吧,悉心感悟中秋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内心的温柔,是人生的顿悟,是对生命的善待。

人生路漫漫,秋月几回圆。一轮明月,见证了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又将多少思念挂在婆娑的枝头。微笑低眉合手对圆月许个愿,因为这是属于你的美好,谁也带不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