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关注/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4年9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传承盐城亭湖这项非遗老手艺
指尖“生花”,90后广告人转行做花馍
▲各种花馍造型美观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菲 摄
▶孙玮制作的花馍 受访者供图
扫码看视频

这几年,传统的新中式面点正悄然兴起。惟妙惟肖的仙桃、灵动吉祥的锦鲤、精致美味的福袋……“90后”盐城亭湖非遗传承人、花馍高级面塑师孙玮,每天制作着各式各样的组合小花馍,给千家万户带去美好寓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菲

让面团在指尖“生花”

9月10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孙玮家中,客厅和厨房放满了制作花馍的各类机器、原材料,一角的长桌上放着已经制作好的花馍,包括锦鲤、福袋、寿桃等,颜色鲜艳,造型精美。

“这里的机器包括和面机、揉面机、压面机等,原材料包括牛奶、鸡蛋等,目前主要就我一个人在制作,我一般每天早上8点工作到下午六七点结束,持续10个小时左右,一天可以做100多个花馍。”孙玮介绍。

花馍造型各异,为此孙玮还会用到3D打印塑料、硅胶等不同材质的模具,“这些模具是我在网上定制的,因为我之前是学广告的,有时候自己会设计图案,然后再和别人沟通,最后定制出自己想要的图案。”

国庆节快到了,有的客户提前一个月就到孙玮这里预订了,“订单已经爆满了,主要预订的是八九层的寿塔,一般我制作好了会用泡沫盒、冰袋等将寿桃放好了,然后开面包车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安装寿塔。”

“说实话,有时候一个人确实会忙不过来,不过我现在培养了两个家庭小助手。”孙玮笑着说,“我父亲会给我打下手,比如面剂子称重、后期贴花、配送等。女儿今年11岁,她贴花、摆造型等也已经挺熟练了,这也算是下一代的传承吧。”

一条视频带火了生意

出生于1990年的孙玮,大学毕业后便一直从事广告相关工作,为何会与花馍结缘?

孙玮回忆说:“小时候家里奶奶会做馒头、寿桃等,然后爷爷用扁担挑到街上去卖,不过那基本没什么花样,造型相对简单。后来我爸爸也做过一阵子,这个手艺自然就一代代传下来了,但我没想过以后会成为我的主业。”

“疫情期间,广告生意减少了,我刷短视频无意中刷到山东有人做造型精美的花馍,也叫花饽饽。我本来就对这些有熟悉感,自己也感兴趣,于是我陆续去了山东、广西等地学习各式各样的花饽饽。”孙玮说。

学习期间,孙玮还懂得了使用保鲜膜,“我发现刚制作出来的花馍柔软蓬松,不过有时候送到客户那里,部分花馍会开裂。后来我在师父那里学会使用保鲜膜,不仅可以保湿保鲜,也相当于给花馍打了‘高光’,拍照片都更漂亮了。”

作为广告人,对于自家花馍的宣传,孙玮自然也包了,“我会制作每月产品手册,日常也会把花馍发到网络平台。一开始视频没什么人关注,也没什么人买产品,说实话当时有些气馁,都打算放弃了。但是没想到2023年初,我给老寿星做八层寿塔的视频火了,一下子很多人发信息要预订,也有想到我这里学习的。”

2023年2月,孙玮自主创业“苗小芯花样面点”项目。

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通过客户老带新以及口碑相传,现在生意不愁了。”孙玮觉得,她的花馍不是火一阵子,最重要的原因是品质好、花样美,“我的花馍原料主要是鸡蛋牛奶,不放水,各式花样颜色都是纯天然的,比如绿色用菠菜汁、黄色用南瓜汁。花样也一直与时俱进。”

“现在的人对花馍的追求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不仅追求填饱肚子,还希望美观、健康、营养,这几点我的花馍是符合的。”孙玮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几年花馍的消费主力主要还是中老年人,“可能因为我的花馍没有那么甜,相对健康,老年人比较容易接受,另外在年轻人那里的普及也相对少。”

这些年,孙玮还陆续带了17个徒弟,“年龄主要是35岁左右,包括家里有孩子、不方便出去工作的宝妈等,他们在我这里学了这一技之长,也可以为家庭增加收入。”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且喜欢花样面点,孙玮还与一些村居、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学校等合作,在妇女节、母亲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一些传统的节日里传授一些简单的面点制作方式和流程。

“很高兴这项非遗老手艺能在传承中焕发新机。”对于未来,孙玮志气满满,“目前我这里生产能力相对弱,规划开正式的门店,进行机械流水线生产,这样一个小时就可以做上千个花馍毛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花馍、喜欢花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