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中国大运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4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600多年前 “陈总兵”让运河重焕风采
陈瑄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庄剑翔 摄
位于高邮的陈瑄治水纪念馆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庄剑翔 摄
京杭大运河高邮段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潇 摄
泰州凤城河是古盐运河其中一段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毛晓华 摄
淮安板闸遗址 张弢供图

扬州高邮湖、淮安板闸遗址……它们都与600多年前一个叫陈瑄的人有关。他疏通河道,重新贯通了淤塞已久的京杭大运河;他改革漕运体系,被誉为“明代漕运制度开创者”。时至今日,大运河边仍流传着他的故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庄剑翔 李子璇 毛晓华 顾潇

一生治水

后人至今仍念“陈总兵”

扬州高邮龙虬镇有个“龙虬村”,不过,如果你到村里走一走,当地人会介绍这里是“陈总兵庄”。“陈总兵”指的就是陈瑄,他生前常年驻守高邮治理运河,死后也葬在了高邮。“陈总兵庄”寄托着人们对他的思念。如今,此地还设立了陈瑄治水纪念馆。

陈瑄是安徽省庐州府(今合肥市)人,他的一生与“水”有许多关联:洪武年间,他跟随父亲参与维修都江堰工程;建文时,他曾驻守南京负责江防;永乐时,他被封为平江伯,任漕运总兵官……

掌管漕运,在当时绝对是重要职位。毕竟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大量粮食还得从南方运送而来。明初采用的海运风险较大,永乐十三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就改海运为河运。

扬州文史专家黄继林介绍,彼时,运河虽通但不畅,治河的任务依然繁重,为此,陈瑄常年驻在高邮整治高邮湖段运道。从永乐二年(1404年)开始,他在湖中筑一条长堤,堤西为湖,堤东为运道,湖河分隔,避免了湖区的风浪。为了保证堤防,他沿堤设置若干涵洞,还建了数十座减水闸,漕运、农田灌溉两不误。

直到生命最后阶段,陈瑄仍忙碌在漕运第一线。宣德七年(1432年),陈瑄再次对高邮湖进行整治。由于多年积劳成疾,宣德八年十月,他病逝于任上,被安葬在运河边(今龙虬镇)。

对于陈瑄在漕运上的贡献,后人评价极高。《明史·陈瑄传》赞他“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平江侯陈恭襄祠》赞:“江淮漕运力,其事赖恭襄。绿京书元使,黄头歌擢郎。何人敢折柳,无岁不思棠。郑伯渠今在,区区未足方。”

所修板闸

见证了当年漕运的兴盛

“身理漕河三十年”,陈瑄的目光不只投向高邮。他整治了仪征、瓜洲老运口,确保江南漕船能顺利进入运河;督浚真扬运河,疏浚仪征、瓜洲坝下河道;治理疏通唐代王播所开的七里港河(今称古运河);整治运河淮安段、徐州段……他制定的漕运法则,为明清两代沿用。

淮安清江浦、板闸遗址与陈瑄有着密切关联。

1415年,时任漕运总兵官、平江伯的陈瑄为免去盘坝的艰辛及过山阳湾的风险,听取地方故老的建议,以北宋沙河故道为基础,开凿清江浦河。同时为保证漕船顺利通航,在清江浦河上修建移风、清江、福兴、新庄四闸,第二年又增建第五闸,因为闸身及河道衬底都是以木板做成,所以称之为板闸。

2014年10月,淮安生态新城板闸风情街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埋藏有大量条石,经过勘探和调查,专家根据其形状走向和闸门槽,将其确定为明代水闸及清江浦正河。

据《续纂淮关统志》记载,板闸镇上沿运河分布的商铺鳞次栉比,数千家民居排列在运河两岸,繁华无比。后经考古发掘,找到了1座水闸、1条古河道、1座码头、2道堤坝和成排的建筑基址等,还出土了2796件与运河有关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包括陶器、瓷器等,其类别、器型、纹饰等都极为丰富,足以证实当年板闸镇的兴盛。

600多年过去,板闸又迎来了人潮,只不过这次不再是南来北往的漕工,而是全国各地的游客。2024年7月20日,板闸地下文化体验中心开始试运营,火热“出圈”,首月就接待了游客5.3万人次,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了“板闸的前世今生”。

疏浚“过江通道”

接通南北大运河

陈瑄督漕运期间,也给扬泰地区留下了“礼物”——泰兴北新河及白塔河,这是继瓜洲过江路线后另辟的过江漕河,用以接通南北大运河。当时的白塔河经谢桥、焦荡、三墩桥、大桥至中闸的河口入江,全长18.2公里,粮船、盐船、杂货船、窑货船、灰粪船及竹木排等舟楫往来,络绎不绝。

泰州素以“富有红粟、鹾(cuó)盐之利”而闻名。大运河文化带泰州段即古盐运河,西汉年间吴王刘濞开凿,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古盐运河开挖时间仅比都江堰晚了61年。陈瑄也为疏浚古盐运河作出了贡献。

自从古盐运河开凿以来,水位较高的长江水一直从瓜洲经古运河到扬州茱萸湾,再向东至泰州,需经过弯弯曲曲近80公里水路,与北部里下河来的淮河水在泰州护城河内巧妙汇合。正因为有着一定的水位差,泰州城河水才终年流淌不息,水质清澈。

古盐运河西起广陵(今扬州)茱萸湾,东经海陵,再向东至海边盐场蟠溪(今如皋境内),初名邗沟支道,又称东邗沟,后因用于运盐称古盐运河,形成大运河水系中独特的盐运、盐税文化。千载悠悠的运盐河,孕育出异彩纷呈的泰州盐文化遗产。

就运河文化本体遗产来说,古盐运河经典遗址段有泰州城的护城河——凤城河,姜堰段、泰兴段运河,以及稻河、草河等。而泰州在历史上的盐税枢纽作用更是彰显了其在运河文化带的独特地位。

时光荏苒,今天的古盐运河,俨然是一条文化长廊。据统计,沿线共有物质文化遗产204 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59处。

泰来面粉厂(古盐运河文化公园)、税务桥、南山寺、涵东街历史文化街区、天目山遗址……一个个历史遗迹遗址,犹如一颗颗明珠,生动诠释泰州盐税文化、水利文化等,有机串联成包容多样、独具魅力的古盐运河文化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