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常州国家高新区一路爬坡过坎、不断壮大,成立32年来,面积从5.63平方公里扩大至508.91平方公里,人口也从当年的不足1万人,增加至90.29万人。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144亿元,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累计达158亿美元。
从产业合作到创新协同,从基础设施到营商环境,从城市品质到美好生活,常州国家高新区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之中,向最难处攻坚,向关键处发力,努力把“高新定位”干成“高新地位”,在常州万亿之城新起点上再攀新高,建设成为常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窗口”。
通讯员 吴燕翎 谈必行 徐蕾 陈莘子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葛小林 李梦雅
常州新北区委宣传统战部供图
产业提质跑出“精气神”
近日,《2024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正式发布。在“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榜单中,位于常州高新区的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列第47位。
作为高新区首个千亿级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基础雄厚。全区以比亚迪、北汽重卡整车项目建设为契机,打造汽车产业整零对接平台,引导本土整车厂与总成系统和配套部件企业组建协同发展联合体,将全区配套完备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全”的基础转化为“强”和“大”的优势,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545.6亿元,增长7.4%。
产业集聚释放“磁场效应”。当前,常州高新区正全力建设新能源之都核心区,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4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7家,数量均居全市前列。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常州高新区设立了超2100家外资企业,其中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投资了52个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区8个省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开工;新增入库项目28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12%;新开工项目19个,竣工项目11个。
围绕“两特三新一智能”六大主导产业,常州高新区项目招引的目标画像也愈发精准——既要“大”又要“新”。今年上半年共招引优质项目78个,总投资505.1亿元,同比增长11%,以重大项目奋力托举万亿之城的“质”与“量”。
高新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城区前三,不断在创新、人才、资金、营商环境等要素上做实、做深、做细“文章”,聚力营造“厚积薄发”的产业环境、“草木蔓发”的创新环境、“千帆竞发”的实干环境,努力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科技创新奏响“奋进曲”
“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之路上,常州高新区加码投入创新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
32年来,常州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7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8.8%。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达9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71家、院士工作站5个,区规上高新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6.4%。
抢占新风口,合成生物“北有天津、南有深圳、中有常州”的格局,未来可期。如今,常州高新区作为全市合成生物产业主要承载地,目前已集聚合成生物企业(项目)40家,占全市总数的50%。今年以来,南师大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获批江苏省合成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新落户赛桥生物、中合基因等优质项目14个,目前还有多个项目在谈,致力于打造国内知名、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港”,力争2027年全区合成生物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与此同时,常州高新区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离不开深度挖掘、精准施策、资源链接多管齐下的改革。目前,全区拥有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7家、瞪羚企业164家,126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入库评价。
常州高新区还积极探索“一平台一产业”模式,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天合光能与复旦大学共建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4家重点平台接连在国家级重点课题、新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实验开发、再到应用推广的全链条创新生态。越来越多“从0到1”“从1到N”的核心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促进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新城崛起重构“全域幸福”
“内外兼修建好常州高铁新城,塑造更显气质的城市形象”,是常州高新区全面深化改革路上的目标之一。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加速新城配套供给,商业、教育、医疗等持续“涌入”新城,居住在新城的居民幸福成色更足。
新龙湖畔,已建成的高新广场、领航大厦等,正在加速建设的星耀城、科创水镇二期等载体,刷新着城市天际线;熙熙攘攘的常州高铁北站,与常泰长江大桥、常州港、沪蓉高速、江宜高速、常州奔牛国际机场、常州地铁1号线、龙江路高架北延接常泰过江通道等,共同构成了不断放大辐射区域的交通网络;更多企业总部、功能总部和头部机构向这里聚集,今年以来已深度对接服务24个重点项目,在建及拟建重点项目31个、投资总额约226亿元……常州高铁新城正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承载起打造全市“跨江融合桥头堡”的殷切期盼。
这个新学期,新建成的局前街小学新龙湖分校将迎来第一批学子,常州第一人民医院高新院区落户,让群众在“家门口”看上专家名医;创新开展潮汐式用工服务,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新增城镇就业1.35万人;养老助餐补贴实现全区通享;“城市大管家”全域智慧管理……把牢改革为民的价值取向,常州高新区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牢兜实,构筑“全域幸福”的新界面。
向绿而行擘画“绿色长卷”
32年来,常州高新区执“绿”为笔,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态秀带”的涅槃,矢志不渝推动“绿水青山”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高价值。就在上个月,长江常州段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高清监控设备首次清晰记录到了“微笑天使”江豚嬉戏逐浪的画面,长江常州段的美一天胜过一天。
重塑生态空间,再造绿色动力。常州高新区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沿江1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企业全部“清零”,沿江复绿达220公顷,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建成比例达80.6%,居全省第一。长江大保护转型升级先行示范区标志性工程——新龙生态林开园至今已种植10万余株各类乔灌木,是常州地区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园林绿地。同时,推动全区化工企业向工业用地保障线和园区载体进行空间“重组”,成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唯一一个化工用地腾退置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沿江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有机串联江畔文化资源、万亩农田资源、邻岛旅游资源,精心勾勒“春江八景”,匠心呈现“月上春江”,努力成为江苏省现代农业展示新窗口、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间、近郊乡村休闲旅游首选地。
安全和发展,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多年来,常州高新区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快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全力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