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4年8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书圣王羲之孙女墓志 只有30个字
书圣王羲之孙女王德光墓志及拓片
王兴之墓志
谢鲲墓志
谢珫墓志拓片
谢球墓志
《江苏文库》所收《世说新语》《晋略》等书记载了东晋王谢世家大族的事迹
扫码关注
江苏文脉公众号

南京,东晋南朝时期,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王导、谢安、谢玄、王羲之、温峤……教科书上的人物齐聚,谁与争锋。

谁又能想到,淝水之战的功臣谢玄会为侄子请封?王羲之孙女的墓志上只有寥寥30个字?

近日,由南京市博物总馆编著、凤凰出版社出版的《贞珉流徽——南京出土东晋南朝墓志》面世。书中收集了南京地区出土的50多方墓志,通过这些墓志的解读,还原东晋南朝时期世家大族的真实情况。

实习生 刘昭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文 刘畅/摄

部分图片由南京市博物总馆、凤凰出版社提供

东晋南朝墓志,半个世纪前已轰动全国

生人有传,逝者有志。墓志是中国传统丧葬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放在主墓室内,由石刻或砖刻组成,上面镌刻了逝者的身份信息、生平故事。

“南京的东晋南朝墓志不管从历史价值,还是从文学、艺术价值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在六朝文物中备受关注,研究价值很高。”南京市博物总馆研究员邵磊介绍,东晋南朝墓志不仅能印证史籍文献里的风云际会,还可以填补空白,为研究六朝的文学、文字与书法艺术提供珍贵依据。

南京的东晋南朝墓志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轰动全国。当时,南京同时考古出土了书圣王羲之堂兄弟王兴之夫妇的墓志和谢安伯父谢鲲的墓志,引发了一场关于《兰亭序》传本墨迹真伪的兰亭论辩。

兰亭论辩的“效应”一直持续至今。引发兰亭论辩前,全国出土的东晋南朝墓志尚不足10种,而今全国出土东晋南朝墓志大约80余种,南京有53种。“《贞珉流徽——南京出土东晋南朝墓志》把南京出土的墓志尽收其中,为学术界与广大艺术爱好者的研究、欣赏提供极大的便利。”

书中正文收录的53种墓志中,不仅有书圣王羲之孙女王德光夫妇的墓志,还能在墓志中看到王羲之的名字。王羲之孙女婿谢球的墓志上刻着“球妻琅琊王德光,祖羲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父焕之,海盐令。”当这些纸本文献上的人物出现在考古出土的墓志上,“亲切感”不禁油然而生。

王羲之孙女王德光的极简墓志

谢球妻王德光,以义熙一十二年六月四日亡,以其年七月廿五日合葬球墓。

寥寥30字,刻在一块砖上,书法粗陋,简朴如斯。这便是书圣王羲之孙女王德光的墓志。

王德光和爷爷一样是书法家吗?是否幸福,去世时多少岁?墓志上并没有说。不过,王德光丈夫谢球的墓志有203个字,介绍相对全面。

“谢球、王德光夫妻合葬墓是上世纪80年代在铁心桥大定坊司家山发现的。因早年被盗,随葬品以青瓷为主,出土墓志两方。”邵磊介绍,谢球去世时41岁,官至辅国参军。谢球和王德光育有一女一男,女儿名叫令娇,儿子名元。

邵磊说,虽然王德光墓志只有30个字,但能断一桩千古公案,即宋代流传于世、为人津津乐道的王献之保母李意如墓志的真伪问题。

琅琊王献之保母,姓李名意如,广汉人也。在母家,志行高秀;归王氏柔顺恭懃。善 文,能草书,解释老旨趣。年七十,兴宁三年岁在乙丑二月六日,无疾而终。仲冬既望,葬会稽山阴之黄閍冈下,殉以曲水小砚、交螭方壶,树双松于墓,上立贞石而志之。

这是王羲之儿子王献之保母李意如的墓志内容。从志文来看,王献之不仅在墓里陪葬了“曲水小砚”“交螭方壶”等别致的器物,还在墓前种了两棵松树。

但这样一方充满人情味的墓志却是一件好事者伪造的赝品。

“东晋时期,王谢两家与其他南渡士族一样,都是历经丧乱之痛,仓皇南顾。他们心心念念的是北伐中原,光复神州,皇室贵族励精图治、杜绝奢靡,所以,皇室贵族的墓志都很简朴;而李意如的墓志志文显然和当时提倡简朴之风有悖,应该是宋代人造的赝品。”邵磊分析,李意如的砖志完全不符合东晋墓志体例上的规制,由此可以证明,这方砖志一定是宋代人伪造的赝品。

第一方“墓志”的主人是他

砖上、碑上刻着一个人的生平,为何取名为墓志?

世上第一方“墓志”的主人,是淝水之战的东晋功臣谢玄的侄子,名谢珫,史书上还把他的名字弄错了。

1987年,南京铁心桥大定坊司家山一座南朝砖室墓内出土了6方墓志,合在一起,一共681字,不厌其烦地讲述了墓主爷爷、爸爸、兄弟姊妹、子女的婚聘、官位、籍贯等内容。最关键的是,墓志上刻着“宋故海陵太守散骑常侍谢府君之墓志”的首题。

邵磊告诉文脉君,这是中国古代墓志最早称自己为墓志的实例。自此以后,墓志这个名称得以固定并沿袭下来。

墓志还刻着谢珫“本袭次叔玄东兴侯,改封豫宁县开国伯”的经历。

“史书上有谢珫,只是把名字弄错了!”邵磊说,《晋书·谢玄传》记载:淝水之战后,谢玄以勋封康乐县公,遂“请以先封东兴侯,赐兄(谢攸)子玩,诏听之,更封玩豫宁伯”。谢珫的父亲是谢攸,同时谢珫墓志又记载了叔叔谢玄帮他请封的事,由此可见,史书中的谢玩其实是谢珫,可能是在传抄、刊刻过程中造成的“笔误”。

皇家天才12岁唱和“永明体”

2008年,南京在仙林灵山西北麓发现一座南朝大墓。由于早年被多次盗掘,古墓中仅清理出少量文物,墓志一方,和几颗牙齿及零星的肢骨。

通过墓志,专家确认墓主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萧子恪。

墓志首题:“梁故侍中、中书令、宁远将军、吴郡太守”。据墓志正文起始所述:“君讳子恪,字景冲,南兰陵郡兰陵县都乡中都里人也……”可知墓主为萧子恪无疑。

墓志出土于棺床前部偏左侧,志文漫漶,叙述了萧子恪的生平,包括先祖情况、历官,其中有关于他唱和《高松赋》的事迹。

据《南齐书·五十七王传》记载,萧子恪的堂兄是有文坛盟主之誉的南齐竟陵王萧子良。他“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遊集”,在西邸“招致名僧,讲语佛法,造经呗新声”,永明七年(489)作《高松赋》。这一年,年仅12岁的萧子恪唱和了《高松赋》。从墓志中“新声逸□,贯沧时流”的表述来看,萧子恪唱和之作讲究声律,可归诸“永明体”范畴之下。

邵磊告诉文脉君,唱和即和原作之韵而制的意思。“永明体”是追求格律韵脚的文体,如果没有它,讲究声韵的唐宋诗歌就无从发展起来。正是有了它,中国的诗歌才开始讲究押韵。“由此可见,当时‘永明体’在世家大族、文坛的风行程度。而12岁的天才少年萧子恪对‘永明体’的推广功不可没。”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