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4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阮湧三:护住城才能留住人,促发展中守乡愁
阮湧三

穿梭于苏州古城内,随处可见历史悠久的小巷,平江路的钮家巷便是其一。这条414米长的巷子,是苏州市姑苏区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工作站执行主任阮湧三出生的地方。“如今在支巷和院落里头,我还能找到儿时捉迷藏、打弹珠的记忆,见到未曾搬离的老街坊。”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城市特有的历史情感和记忆。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苏州一直在探寻古城保护与民生保障的平衡点,探索出一条古城保护的新路子。作为苏州古城保护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阮湧三对现代快报记者说:“护住了古城,留住了人,促进了发展,守住了乡愁。这就是苏州古城保护的意义,也是成功之处。”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晓安 文/摄

在不变中谋变,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动态平衡

7月的清晨,平江路上游人尚少,有的只是姑苏古城的娴静。待两侧商店开门迎客,游客便络绎不绝,平江路又成了苏州的人流聚集地。在阮湧三心中,这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还在,熟悉的“老苏州”生活风貌从未消失。

“苏州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历史文化名城。”阮湧三介绍,1986年,他的兄长、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率先提出,根据古城格局的特点划分出54个街坊,当时保护规划中制定的几条红线,至今仍在沿用,包括建筑限高、城市色彩、水陆双棋盘格局等。

回首苏州古城保护走过的历程,这座城市始终追求与探索的正是在“变与不变”中实现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动态平衡。

一方面,苏州对古城悉心保护修缮,40多年格局未变,坚守24米天际线;同时又想方设法地变,做好古建老宅的活化利用。

早在2004年,苏州就开始逐步修复古建老宅,顺应时代潮流与城市发展需要,以此实现活态化的保护利用。晚清吴门名医曹沧洲的故居活化成中医药展示馆对外开放;清代的畅园经整合修缮“变身”为高端园林精品酒店……地方没变,但内容却悄然改变。

眼下,一处处古建老宅依旧在被“激活”,为古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这成为古城实现“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带保护”的全新探索。

护住城留住人,古城永远有新的打开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古城保护规划工作也迈入了新阶段。对于阮湧三而言,他看到也参与到了新思想、新规划、新技术引领下古城保护的实践与创新。

例如,从2020年起,“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在姑苏区展开。古城54个街坊、14.2平方公里内的房屋、古井、古树、桥梁等每一个“细胞”,陆续进行全面深入的“体检”。“手上有账,心中有底。”阮湧三认为,这是苏州古城保护非常重要的一项创新性探索,且颇有成效。

前不久,网红十全街焕新亮相,市民游客争相打卡。“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进行街区‘微更新’,这是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阮湧三告诉记者,苏州最早的咖啡店就在十全街,如今酒吧、网红餐饮等多元业态日渐充盈,十全街依旧是走在前头的那个“弄潮儿”。

改革者步履不停,改革者永远年轻。“作为居民,同时又是建设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建好属于这个时代的苏州古城,这是一种责任。”2015年,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工作站在平江路成立,阮湧三任执行主任,年近八旬的他至今仍活跃在苏州古城保护事业的一线。

一方面,阮湧三作为平江历史街区风貌业态装修评审小组的专家,承担着日常咨询工作;另一方面,他带领工作站的年轻志愿者举办各种古城保护讲座、平江路走读活动,不断宣传古城保护。

古城保护任重道远,改革者、建设者永远在路上。

阮湧三始终认为,古城保护绝不是只保护古城,而是以保护促发展,借助发展再反哺古城;同时抓住保护和发展的平衡,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最重要的是,留住生活在这里的人,这是古城的灵魂。”做到这三点,千年古城,永远有新的打开方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