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4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坚持“四化”同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宿迁全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宿迁市委宣传部供图

7月1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八场。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浩围绕“全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取得新突破”作主发布。宿迁市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全市制造业实现“智改数转网联”举措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瑞

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综合实力实现“拾级而上”转变

刘浩介绍,近年来,宿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省内作出更大贡献、全国奋力争先进位”目标定位,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厚实的“宿迁答卷”。

综合实力实现了“初露头角”到“拾级而上”的转变。地区生产总值十年跨了三个千亿台阶、去年达4398.07亿元,排名从2014年的全国95位提升至68位、每年前进2-3位;人均GDP上了五个万元台阶;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省占比逐年提升;所辖三县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

产业发展实现了“蓄势待发”到“百业集聚”的转变。工业总产值上了四个千亿台阶、去年突破5000亿元,位列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榜第76名。服务业增加值达两千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作为“电商名城”,每秒钟有37件快递发往全国和世界各地。大闸蟹出口量连续18年位居全省首位,农业主导产业群链综合产值近千亿。

生态公园实现了“大写意”到“工笔画”的转变。获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林木覆盖率、中心城市绿化率分别居全省第三、第一,“耿车蝶变”成为全省践行“两山”理念典型案例,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全省最高。

改革创新实现了“局部探索”到“系统集成”的转变。宿迁加快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90项、省级试点340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等380余项改革获国家级和省级推广,获评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市域案例。

人民生活实现了“奋力奔小康”到“迈向现代化”的转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翻一番,城乡收入比1.57:1。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全国第五,市区社会文明程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

坚持“四化”同步

全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作为发达省份的后发地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宿迁面临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刘浩表示,下一步宿迁将坚持“四化”同步、彰显特色优势,全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取得新突破。

一是攻坚千亿级产业,打造长三角优势群链集聚地。实施千亿产业三年攻坚行动,推动新能源“产、发、储、用”一体发展,构建纺织“一根丝、一匹布、一件衣”全产业链,大力培育新型食品产业,高端纺织、绿色食品产值今明两年突破千亿。根据产业特色,打响“中国酒都”“中国膜城”“华东光谷”品牌,明年酒产业、膜材料、激光产值分别达530亿、300亿、100亿。实施“百亿龙头、上市企业、专精特新”拔尖工程,2025年上市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20家、50家。

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长三角高端产业承载地。制定出台新质生产力“1+3”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传统产业焕新行动,每年组织实施焕新项目400个以上。开展新兴产业壮大行动,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4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开展培育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构建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氢能、元宇宙“3+1+X”未来产业体系,争取到2026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三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地。实施创新梯队打造计划,2026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科技型创新企业超2000家,每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0个以上。实施科创资源集聚计划,加快建设江苏人才协同发展改革示范区,每年转化高科技成果项目300个以上。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计划,每年新增3个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目前已创成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2家,2026年能够达到55家,致力打造江苏省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四是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打造长三角优质要素协同地。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数实融合”、工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农业“接二连三”等新机制,2025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5,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营收超1600亿元,城市化率超66%。推动运河宿迁港与连云港海港、徐州陆港、淮安空港“四港联动”,2025年临港产业规模将会突破4000亿元。

五是提升共建共享水平,打造长三角美好生活幸福地。每年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6万人以上,2025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3.6万元以上。高水平建设民生“七有”,切实抓好78项民生实事,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找准切入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不同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作为江苏新兴工商城市,宿迁如何找准切入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刘浩介绍,发展新质生产力,宿迁既有迫切的需求,也有清晰的路径。

一是立足“宿迁基础”,让“老家底”焕发出“新气象”。宿迁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机遇,大力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设备更新改造、产品提档升级、科技创新引领、智改数转网联、绿色低碳转型、企业管理赋能”七大焕新行动,以政府实打实的支持助力企业按下转型升级“快进键”,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二是擦亮“宿迁特色”,将“好禀赋”培育成“新地标”。宿迁将加快推进优质资源转化和优势产业培育,打造更多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地标产业。以功能性、高端化膜材料为发展重点,深耕光学膜、电子膜等领域,抢占前沿膜材料技术制高点,力争到2025年产值达400亿元,2030年产值全国占比提高到20%,把宿迁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膜城”。

三是选好“宿迁赛道”,把“新风口”转化为“新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多立足自身产业水平,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此基础上,围绕打造“华东光谷”,紧盯“智创”发展新方向,从“市场占有量”和“科技含量”两个方面发力,出台支持激光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鼓励企业改造升级、科技创新、拓展领域,加快从“一束光”向“多束光”的裂变。

三个方面齐发力,全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下一步宿迁将重点从培育产业集群、锻造新质生产力和营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三个方面发力,让宿迁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成色更足、特点更亮,不断提升在全国的影响力。”宿迁市副市长仲小兵介绍。

第一个方面是培育产业集群,构建制造业体系“四梁八柱”。下一步,将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壮大“615”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到2030年,力争机电装备、绿色家居、新材料三大产业产值再超千亿。围绕千亿级产业,集中力量培育15条重点产业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分类培育骨干企业,加快推动强链补链延链。

第二个方面是锻造新质生产力,做好高质量发展“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传统产业的“存量焕新”。第二篇文章是新兴产业的“增量壮大”。第三篇文章是未来产业的“变量突破”。

第三个方面是坚持软硬齐抓,推动营商环境全省一流。加快争先进位,力争3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全部进全国百强,4个省级开发区进入全省五十强,6个南北共建园区站稳全省第一方阵。未来几年,进一步强化交通物流优势,潍宿、合宿等多条高铁将在宿迁交会,高速公路将增至8条,宿连航道明年全线通航,企业出海通道将有更多选择。

同时,一手抓政务服务优化,一手抓生产性服务业壮大。着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力争明年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突破50%。

破解企业“三不”难题,推动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

江苏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宿迁市频频在全省崭露头角,宿迁目前建设情况如何?“近年来,宿迁以‘龙头带动、百企智造、千企上云、万企联网’四大工程为抓手,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制造业腾‘云’而起,省星级上云规上企业覆盖率54.2%、全省第一,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91.27、全省第三,成功入选省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宿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民富介绍,下一步,宿迁将持续发力,破解企业“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难题。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增强企业“敢转”的信心。对实施智能化改造的项目最高给予400万元奖励,对使用银行贷款更新设备的企业给予2个点贴息,推动“智改数转网联”扩规模提动能。

二是突出标杆示范,提高企业“愿转”的意识。持续放大标杆企业示范效应,让企业有“看得见的差距、摸得着的路径、算得来的效益”,以点带链、以链促面,推动“上云、用数、赋智”全覆盖。

三是筑牢技术支撑,提升企业“会转”的能力。着力构建政府部门、专业服务商、机构高校等协同联动的“3+X”生态圈,推动含中国信通院等国家队和熵图、科能等本土队伍在内的59家服务机构共同组成服务商资源池,打造产业发展高端智库,聚焦“615”产业体系制定行业“智改数转网联”通用方案,让企业“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为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保驾护航。

四个方面“抓”科创,支撑产业持续创新

宿迁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方面,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领,努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激活内生发展动能,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首次突破2.0%,高新技术企业数保持近20%的增长、达785家,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新作用不断凸显。”宿迁市科技局局长吕娟介绍,下一步宿迁将从四个方面为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好科技支撑。

一是抓科创平台载体,打造产业创新“策源地”。加快推进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度合作,主动承接好上海、南京、苏州等地项目成果资源,构筑长三角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二是抓创新型企业,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以人才科技项目引育为抓手,打造创新“生力军”。积极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小升高”计划,夯实创新“主力军”。滚动评选高新技术企业创新20强,育强创新“先锋军”,不断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规模。

三是抓研发协同攻关,打造产业攀升“硬支撑”。深入实施重点研发攻关行动,推进新兴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重点传统行业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未来产业领域前沿技术突破,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前瞻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四是抓创新型人才,打造产业飞腾“核心要素”。宿迁将以全省人才协同发展改革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宿迁英才”计划,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加快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团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