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重磅/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4年6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无理质疑姜萍的人可以闭嘴了
一个人成为公众人物,一件事成为公共事件,受到“聚光灯”打探,并不奇怪。但是质疑不能成为无理取闹,不能成为戴着有色眼镜者以之取乐的方式

17岁中专女生姜萍闯进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所引发的热潮,还在席卷着网络、冲击着人心。

一人带热一座城的“网红效应”正在显现,淮安文旅推介姜萍家乡火出圈。众多主播赶赴涟水,希望抓住郭有才之后的这一波优质流量。无数的网友为姜萍点赞,致敬“英雄不问出处”式叙事。但也有一些人穷尽“质疑技法”,非要从诸多“蛛丝马迹”中挖掘出“猛料”不可。例如,以相关信息大多是阿里一方提供的素材、985高校数学专业博士生最后大题做对了2.5道但姜萍就做对了3.5道等为由,“推导”出这位“数学天才”有问题的结论。这种连基本逻辑线都不存在的质疑,根本不值一驳。还有人妄言姜萍在此次比赛中作弊,但遭网友反问:就连AI也没有答案可以提供,抄谁的去?甚至有人质疑这一比赛的权威性,然而,这些人也应该顺便质疑一下北大“韦神”韦东奕,因为韦东奕在曾在2018年的首届阿里巴巴“数赛”中获金奖。

一个人成为公众人物,一件事成为公共事件,受到“聚光灯”打探,并不奇怪。毕竟,一个人一夜成名,并不等于拥有了免于质疑的特权。客观上,相关细节必须立得住,经得起考问。否则,公共事件沦为笑料不说,对公众亦缺乏尊重。但是质疑不能成为无理取闹,不能成为戴着有色眼镜者以之取乐的方式。

一些人之所以喜好“挑刺”“找茬”,主要是这种行为很容易“吸睛”,为自己带来流量变现的机会。在网络社会,刺探和抓住“黑料”也容易让自己占到道义制高点,享受一份人前的风光。要是质疑得精准,人们倒也无话可说。怕就怕,这种质疑从一开始就“歪了楼”,成为事实上的别有用心。

别看姜萍名声大噪,但她依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学子。她的惊人才华,不过是一段艰苦而寻常的求知岁月中所附带的风景。她曾说过“只想证明女生也能学好数学”,这种朴实的话语,充分说明她并不是一个全方位拥有超级能量的人。相反,她的清贫家境,她的曲折学涯,令她小小年纪就背负起不为人知的重担。她的奋力一搏,不仅是对自身的“救赎”,也是对所有同类的心灵呼应。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老师这样回应外界的询问:几乎所有课余和晚自习时间,姜萍都沉浸在数学世界里。这一讲述说明,姜萍只是一位被浓厚的兴趣所牵动,为了梦想而苦苦追寻的“小镇少年”。某种意义上,她的故事,和“数学韦神”的经历,是有所重合的。

当然,追梦人有追梦人超越世俗的境界。有些事,也不必赢得所有人的理解。但无论从何种角度看,姜萍都无需被写成“神话”故事中的主角,也不该遭受不公正的诋毁。

姜萍就快参加决赛了,即使从保持一份礼仪的角度看,旁人也不该在此时发出“噪音”,干扰她的备战。愿某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质疑者抱着阴暗的也是枯败的“质疑”离场,为自己留一点体面。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