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坑径76号,是深圳龙华区一处老宅的门牌号,也是一部抗战纪录片的片名,纪录片导演王兆宇是如今住在这里的房客。因为偶然的入住,他跨进了历史的长河中,展开了跨越3年时间、5个省份的找寻,让抗日航空英烈陈桂林、陈桂民两兄弟的故事更加完整立体。6月13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飞鹰·航线”史料寻访行动正在进行中,现代快报记者跟随馆方工作人员拜访了王兆宇,他说:“我选择了这个房子,这个房子也选择了我,既然有幸住在这里,我就有义务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然/文 钱念秋/摄
一门双烈,这对兄弟的故居曾见证侵华日军暴行
樟坑径村如今叫作上围艺术村,走进村落,现代快报记者看到,这里的墙壁上画满有趣的涂鸦,老旧的房子也因为艺术家的改造重新焕发生机,一切都显得很松弛。直到记者看到村口的48号碉楼,它是区级文保单位,灰黑色的墙壁已然斑驳,但依稀可见累累弹痕。这座碉楼是侵华日军暴行的见证,樟坑径76号同样也是,如今这里叫作上围村76号。
王兆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个房子现在是两层,其实以前是三层。在1940年至1941年期间,日本侵略者听说樟坑径有中国飞行员,就要烧掉飞行员的住宅。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房子上面已经开裂了,为了安全就铲掉了一层。”
王兆宇所说的飞行员正是曾经居住在樟坑径76号的陈桂民、陈桂林兄弟,1941年至1945年,他们先后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王兆宇的房东是陈桂林的儿子陈智常。2016年,听说这个地方要建艺术村,摄影师王兆宇一眼相中了这个旁边有小溪、家中有院子的房子,也一脚踏入了历史的长河中,开启了他的纪录片导演生涯。“当时智常叔给我留了一本《国殇》,是讲空军抗战的书,其中也有陈桂林、陈桂民兄弟的故事,读完之后很感动,我就想能为两兄弟做点什么?能不能用纪录片的形式把他们的故事表达出来?”
他要把英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2020年开始,王兆宇跨越广东、云南、四川、江苏和甘肃5个省,寻访了46位相关人士,历时3年完成了100分钟纪录长片《樟坑径76号》,“纪录片最大的魅力就是我们不知道结果怎么样,但是我们一定要去寻找。我们从深圳出发,到了广州,有很长时间停滞不前,直到偶然的一个机会,有一些突破,我们接着去了南京、重庆、成都、兰州等地。”
南京之行至今仍令王兆宇印象深刻,“我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纪念碑上找到了陈桂林、陈桂民的名字,同时我还看到纪念碑上有非常多中国空军和国际友人的名字,数量之庞大让我的内心非常触动。”
为了找寻两位烈士的安葬地,王兆宇跑了很多城市,但都没有找到。在纪录片的最后,他在陈桂林的牺牲地——四川成都太平寺机场找了一块荒地,屈膝叩拜,洒酒为祭,并大声告诉他们:“我们把日本人撵走了!”这段画面十分令人动容。
回忆起这段纪录片的拍摄,王兆宇说:“我去了两位烈士牺牲的地方,在四川凤凰山和太平寺机场,什么也没有找到,很伤心。他们都没有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特别是陈桂林,他牺牲的时候离抗战胜利只有短短的5个月,我想要把我们的胜利、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告诉他们。”
王兆宇坦言,他在拍摄的过程中感受到,两位烈士以前只是名字,后来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家庭。“这一路的探寻,我好像跨越时空在跟两位烈士对话,跟那一批中华民族伟大的烈士们共鸣,有些时候,我甚至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想法,在那个时代就是国破家何在。我的片子可能没有什么商业价值,但我希望能让大家铭记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