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冰冷的机器人遇见柔软的蒲公英,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近日,动画电影《蒲公英(Dandelion)》接连斩获英国比斯顿电影节最佳动画、达芬奇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米歇尔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并入围三十多个国际电影节,而该短片的导演则是两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其中一位叫顾正午,来自南京。
近日,顾正午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分享了电影诞生背后的故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龙秋利
一个机器人追求理想的故事
《蒲公英》讲述了一个机器人追寻蒲公英的故事。
在一个反乌托邦式的世界里,有一天,一个在矿井里工作的机器人发现了他从未见过的东西——蒲公英。为了追寻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机器人不顾身后束缚自己的“钢管”,跑向了悬崖,最终惹怒了“钢管”背后的“机械主人”,坠落下悬崖,葬身在一片白皑皑的蒲公英花海中。
电影一共3分38秒,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却凭借着细腻的画面语言和音乐打动了许多观众。
“我们一开始就想做一个介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的故事,所以我们以一个机器人为主角,描绘它对于理想的追求。”
机器人的形象源于顾正午的一张草图,但很快问题又来了:用什么去代表机器人的“理想”?该片的另一位导演赵凌提议采用蒲公英去指代理想,两人很快一拍即合。
很多观众看完电影后,向顾正午反馈,最吸引他们的在于它“不太像是一个传统的动画”。在制作的过程中,顾正午一直告诉自己,不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动画片,“我希望的是,用动画形式去实现自我的表达。”
如何解读这种表达则取决于观众,“它既可以代表人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也可以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儿童电影中还可以是正义战胜邪恶。”顾正午说。
在顾正午眼中,动画是表达内心的一种形式,允许他创造一个他脑内的虚拟世界。但从脑内的奇思妙想转变成叙事完整的动画作品,中间的过程是漫长的。
顾正午和同伴赵凌从2022年6月开始制作,直至次年5月才完成。两人基本上包办了电影制作的各种环节,比如顾正午负责故事版,赵凌则负责场景渲染,两人共同决定剧本的走向。
其间还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两人便通过众筹网站筹集了近2万元。“动画制作需要用到很多软件和设计素材,而且我们请人专门为电影制作了原创配乐。”顾正午说。
努力得到了回报。动画电影《蒲公英》获得英国比斯顿电影节最佳动画、达芬奇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米歇尔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三一电影节观众投票选择奖。同时,还入围了克利夫兰国际电影节、洛杉矶短片国际电影节、圣何塞Cinequest电影节等三十余个国际电影节。
从南京走出的动画导演,期待制作VR电影
顾正午从小在南京长大,这座人文历史积淀丰厚的古都也滋养了他。
大学时,顾正午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佛罗里达瑞玲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电脑动画专业,毕业后便留在了当地的一家公司任职动画总监,但来自故乡的基因依旧影响着他的审美。
他从“世界文学之都”中汲取灵感,塑造了具有人性力量和人文情怀的作品风格,这也是《蒲公英》显得更有温度的原因之一。
顾正午是最早的一批00后。很多人喜欢给他们贴上标签,认为他们“人均E人”“啥都敢试”。
“我们这一代一出生就拥有了互联网,从小接收的信息就比较多。”顾正午认为,这让他们具有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比如他出国留学后,接受了不同的价值观,让自己看世界的角度更多元,从而有助于艺术创作。
电脑动画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专业,顾正午坦言,如果只是为了找工作,即使前期没有艺术积累,只要在学校扎实学习技术,也是可行的;但如果希望通过动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则还需要你对艺术,甚至是历史、哲学、司法都有所积累。
之后,顾正午还想继续学习新技术在动画中的应用。“我想尝试制作VR动画电影,目前这个领域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它能够实现360度全景观看,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交互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