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4年3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赵敬鹏:看透插图里的水浒故事
赵敬鹏
《〈水浒传〉图像叙事研究》
赵敬鹏 著 商务印书馆
五彩武松打虎图胆瓶
五彩《水浒传》人物纹盘
《水浒传》好汉五彩图盘

宋江长什么样?李逵长什么样?孙二娘又该是什么样?《水浒传》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即便没有认真读过《水浒》,人们脑海里也装着水浒英雄的形象。比如,早在现代的影视剧问世之前,人们已经达成共识:那李逵必须是个满脸络腮胡子、五大三粗的莽汉。

水浒故事的历史有多悠久,水浒图像的历史就有多悠久,甚至比文字版的《水浒》更悠久。

簪花的风雅、梁山的平静与激荡、英雄们各自的心路历程……在新近出版的《〈水浒传〉图像叙事研究》一书中,学者赵敬鹏基于文学与艺术的跨媒介视野,通过对品类丰富的水浒插图的研究,带领读者进入与文字版《水浒传》平行的图像水浒世界。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白雁

受访者供图

水浒题材图像比小说出现得更早

我们熟悉的古典小说《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水浒传》的故事原型,则比小说要早得多,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宋徽宗、李师师、宋江这些真实历史人物,让《水浒传》变成了一部几乎可以乱真的小说经典。

水浒故事脍炙人口,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沉浸于小说丰富细节的读者和研究者们往往忽略了,其实比文字版小说更经典的,是图像版的水浒。在前影视时代,人们在脑海里达成共识的水浒英雄人物的肖像,常常并不是源于文字的描述,而是来自广泛流传的水浒图像。

几乎在水浒故事原型出现的同时代,相应题材的水浒图像就出现了。宋人龚开有图文并茂的《宋江三十六赞》,尽管图像并未存世,但通过流传下来的赞语,我们还是能够大约勾勒出图像的模样。例如美髯公朱仝赞曰:“长髯郁然,美哉丰姿。忍使尺宅,而见赤眉。”可以想见,他是一位长须飘飘、高大俊朗、眉毛发红的汉子。再如浪里白跳张顺赞曰:“雪浪如山,汝能白跳。愿随忠魂,来驾怒潮。”一位肌肤白净的游泳高手的形象宛如在眼前。

相当多的明清版本《水浒传》配有插图。例如,万历初年双峰堂刻本的《水浒传》,每页都配有插图,采用上图下文的排版形式,插图占据整页的四分之一左右;明末清初的《新刻全像忠义水浒传》,也采用上图下文的排版,插图占据整页的五分之一左右;清代雍正年间刊刻的《第五才子书》(即《水浒传》),配有绣像40幅。

不同时期的《水浒传》图像对人物和故事场景的描绘,在细节上虽然有不同,但整体有规律可循,并且有着相当多承袭的痕迹。例如1614年出版的袁无涯刊本《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书》,配有一百二十幅插图,其中一百幅是袭用前人插图,另外二十幅则是新增添的。

水浒故事的广泛流传,与元代以来的“水浒戏”有很大关系。在“水浒戏”曲本当中,也有大量的插图。万历四十四年雕虫馆原刻《元曲选》本的《争报恩三虎下山杂剧》,讲述关胜、徐宁与花荣的故事,曲本中有整页的插图,画面所叙故事较之小说插图有很大不同。比如《屈受罪千娇赴法》一图,图中两名执刀男子押着李千娇,对她有推搡动作,李千娇双手被捆绑,她身后则是两个用衣袖捂着脸部的孩子,似乎在哭泣。

把人物和故事细节搬上瓷器

水浒图像的载体多种多样,除了纸张以外,还常常出现在古代的一些器物上。比如,借助日常使用的陶瓷制品,水浒图像又一次与人们亲密接触。

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只康熙年间的《水浒传》好汉五彩图盘,这只珐琅彩瓷是清代的外销瓷之一,直径约33.5厘米。图像绘有宋江、吴用、朱仝、林冲等四十位水浒英雄,每人都标示有姓名榜题。图像以宋江为视觉焦点,人物上方有“忠义堂”三个字,宋江则头戴双翎、身披铠甲,这个形象很显然来源于戏曲人物扮相。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有一只康熙年间的五彩武松打虎图插花胆瓶,瓶身釉面色彩丰富,涂有蓝、红、绿、黄、黑等色。胆瓶正面描绘了武松打虎的瞬间,只见他脚踏老虎脖颈处,左手摁住虎头,高高扬起的右拳似乎将立刻落下捶打老虎。从整个画面来看,武松的右拳恰好位于画面的制高点,再向上就是修长而没有图案的瓶颈,这种巧妙的设计,增添了瓶子在观感上的活泼。插花胆瓶的背面描绘了一位猎户,他穿着虎皮、手持长矛,令人想到水浒故事中,武松打死猛虎之后遇到景阳冈上猎人的情节。水浒图像的表现能力,突破了画面的二维空间,达成了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完整叙事逻辑。

清代中期烧制的五彩《水浒传》人物故事罐,罐身上绘有多个水浒人物形象。整体图像以松柏、山石为背景,画面上的宋江身穿红色官服,吴用头戴纶巾、胡须飘飘,鲁智深身穿袈裟、右手持棍棒、左膀袒露在外,徐宁手持红缨钩镰枪。将目光转到鲁智深身后,则是身穿铠甲、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胜与手握钢鞭的呼延灼。与大多数水浒人物图像不同的是,这些人物仿佛都不是站在地面,而是站在云端,与梁山好汉“天罡地煞”的身份颇为吻合。这也许是画者有意为之,又也许是无意中形成的观赏效果。

通过对大量水浒图像陶瓷的研究,赵敬鹏意识到:“陶瓷较之于书籍更容易长期保存,这种物质形式之于文学的图像阐释、图像传播,更具时间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陶瓷制品往往呈现为圆形或柱体,有助于造就图像叙事的分段落,甚至图像叙事的回环往复等效果。”

在识文断字被认为是一种特权的古代社会以及不懂汉语的西方世界,水浒图像的器物成了无声的故事传播者。

潘金莲的“99张脸”

《水浒传》塑造的女性角色屈指可数,但每一位都性格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塑造得最为成功、也最有名的女性角色,首推潘金莲。潘金莲的故事人人皆知,她的形象也被一致定义成美女。不过,在流传至今的百回本《水浒传》和百二十回本《水浒传》中,对潘金莲的形象描写却有所不同。例如,在百回本里,她有一对“笑蹙春山八字眉”,在百二十回本里则是“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八字眉和柳叶眉在眉形上完全不一样,这种细节上的不确定缘于水浒故事流传中讲述人和整理人的艺术加工。赵敬鹏认为,正是这些出入为潘金莲图像的创作留出了足够大的空间,“这些肖像刻绘的详细特征无法以语象为模仿对象,所以图像不是对文字的精确再现。”而有差异的多种潘金莲图像的流传,某种程度上又影响了小说最终的定型。

问世于1594年的双峰堂刻本《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里,涉及潘金莲的回目有“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郓哥报知武松 武松杀西门庆”,共计33页,配有33幅插图,其中18幅插图绘有潘金莲的肖像。尽管插图如此突出潘金莲其人,但是潘金莲的面容却多有变化。例如,武松首次看到潘金莲的情节,她的面容可以概括为长脸、高额、短眉、大眼、塌鼻。但就在紧接着的下一页里,插图中潘金莲却变成了高挺的鼻梁、凹陷的嘴部。到了“武松冒雪归见嫂嫂”插图,潘金莲的面容变得十分丑陋,眉毛完全消失,双眼汇成一线。到了“嫂子调戏武松不从”插图,潘金莲最初的长脸已经完全变成了圆脸,两眉齐平。

问世于1610年的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其中的插图里,潘金莲的面部形象也多有变化,眉毛时长时短、时弯时蹙,眼睛时大时小。

在小说《水浒》成书后,随着水浒插图从“全像”“全图”到“绣像”的演变,随着绘画技术的进步,潘金莲肖像渐渐稳定下来。问世于1863年的会文堂本《评注图像水浒传》里,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三人的形象被集中呈现,其中的潘金莲以S形的妖娆姿态站立,头顶发髻横插一枚发簪,鹅蛋脸、尖下巴,蛾眉凤眼,五官秀丽。

而这样的潘金莲,也与今天很多人脑海中的潘金莲形象吻合。正是一代代积累起来的数量庞大的水浒图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水浒人物和故事的认知,和文字、戏曲、讲述等传播形式一起完成了对水浒故事的塑造。

赵敬鹏

文学博士、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现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水浒》图像叙事研究”(鉴定等级:优秀)、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兼任《文学与图像》集刊副主编。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