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4年3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搭建中国近代史学科框架
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被列入中国社科院重大成果予以专题发布
《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在京发布 主办方供图

3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月度发布会”,专题发布由张海鹏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

该书2006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初版,在学界和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囊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奖项,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硕士生、博士生的必读书。到2016年,《中国近代通史》出版已经10年。10年间,学界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各种新文献史料层出不穷。江苏人民出版社与主编张海鹏领衔的作者团队协商,启动修订工作。历时八载,这部凝结了众多学者心血和与时俱进成果的修订版《中国近代通史》,终于在2024年初与读者见面。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曦

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的集大成之作

《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全书分10卷,共555万字。以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国家独立和争取社会进步即现代化为基本主线,全面系统地叙述了1840-1949年这110年的中国近代历史。全书以政治史、革命史为主干,但不局限于政治史、革命史的范畴,而是有机地结合了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专题史内容,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情况,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了近代中国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严格评选,该书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予以专题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在发布会致辞中指出,《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成果。从以史为鉴的角度看,该成果研究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课题组在充分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近代通史》的最新修订版,使其成为70多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的集大成之作。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该成果完整地描述了1840-1949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围绕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这个基本线索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为进一步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开辟了新的视野。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贞强表示,《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是江苏人民出版社长期致力精品学术著作出版的又一重大成果。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将全力做好修订版《中国近代通史》的宣传推介发行工作,千方百计把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传承好传播好,不断扩大著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科学界定了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据该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张海鹏介绍,中国近代史是一个较晚出现的新学科。从1954年胡绳同志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以后,以1840-1919年为中国近代史,以1919-1949年为中国现代史,在学术界几乎形成共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国近代史学术研究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到中国近代史的时限确定在1840-1919年是不够科学的,对人们完整认识近代中国历史是不利的。

“以前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人,总的感觉是这段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如果把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延长到1949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不仅是挨打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觉醒的历史、走向胜利的历史。”张海鹏说。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谦平表示,在很长时间内,中国近代史的下限都定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这样的分期自然鲜有分歧。但到了二十一世纪,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近75年的当下,将中国近代史下限后延至1949年9月底,势所必然。《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将1840-1949年这110年的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科学地界定了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陈谦平谈到,在以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革命史和现代化史研究经常处于一种对立或冲突的状态。《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明确提出在革命史研究范式主导下,兼采现代化研究范式的视角,主张注意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更多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关注社会变迁及其对于革命进程的反作用,以完善革命史范式的某些不足,确定了科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书中提出‘沉沦与上升’的近代中国U字形历史进程,形象地再现了中华民族遭受屈辱、陷入深渊到奋起抵抗、浴火重生的过程。”

陈谦平表示,《中国近代通史》的修订出版,已成为新时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象征着中国近代通史体例和研究范式的最终确定。

此次修订体现了新研究、新资料、新视角

张海鹏还介绍了具体修订情况。比如,第二卷对于引用较多的李秀成的亲书供词的版本做了认真考订;第三卷深化了湘淮系洋务派关系以及张之洞从清流派向洋务派转变的分析,改写了增设洋务局的内容;第九卷特别说明了从1937年7月开始的全面抗战与从1931年9月开始的局部抗战,既有相当的延续性,又有极大的不同,并利用新公布的《蒋介石日记》,补充了关于中国争取苏联出兵参战、陶德曼调停、九国公约会议、“桐工作”与中日秘密接触等方面史实的论述;还在第十一章第二节增加了“收复失土与琉球问题的提出”的内容,等等。就全书而言,与初版相比,还是有了一些新的面目,“表述更加准确、平实,纠正了一些史实错讹,补充了部分注释的文献出处,核对了史料,补充了有关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可信的读本。

与会专家对《中国近代通史》的修订出版予以了高度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表示,《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的最大优点和特点,在于坚持以唯物史观研究解读中国近代史,以学术话语表达当代中国历史学界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同时作出了新的理论概

括。主编张海鹏先生在耄耋之年仍专注研究、笔耕不辍,带领团队完成了这部巨著,体现了近代史研究所代代相传的学术风范。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兴涛表示,《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做到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视野开阔、系统完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该书对现代化的内涵、意义的认知及其同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关系的理解,显示出融合革命史和现代化史两种模式的理论自觉,为探索建构中国近代史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做出了重要而成功的尝试。

在他看来,此次修订注重一手新资料的使用、新分析视角的选择与观点的创新。前者如利用新发现的袁世凯修改《清帝逊位诏书》的资料,澄清了有关史实。后者如第七卷王奇生增补的“工农运动的中介群体”一节,作者不满足于一般性讨论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还特别抓住工头、乡村小学教师这两个特殊群体在那一时期工农运动中的特殊存在,既揭示了他们对运动的独特影响,也有助于今人更深入地认识当时工农运动的历史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帆提出,中国历代的正史写作以断代通史为主。在当前的史学实践中,中国近代史的著作多以简史、专门史、专题史的面貌出现,近代通史付诸阙如。《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以断代通史的体例写作出版,从中国学术史和史学史的角度而言,可谓是继承了中国史学传统,为我们以新体裁、新体例撰写断代史树立了标杆。

他还提到,较之《剑桥中国史》系列的各卷各章皆有不同作者,《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每卷仅有一两位作者,基本是近代史所的研究人员,皆为近代史研究中各个时段、领域的知名学者。大家在写作中既遵循全书整体设计目标,又凸显个人研究所长,从而确保了学术质量的高超和全书总体观点的协调一致。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臧运祜指出,历史学具有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化强国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中国近代通史》作为一部标志性的中国近代史通史著作,其修订和出版不仅实现了几代中国近代史学人的梦想,而且对于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学科的建设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傅颐认为,中国近代史与中共党史是双向影响、互相促进的学科,为彼此提供了丰富营养和宏阔视野。《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搭建了中国近代史的总体框架,通过严谨、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不仅使读者更容易看清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而且使读者通过中国近代历史的角度,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中国的现代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

《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作者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研究所代表,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保顶、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谢山青等出席发布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夏春涛主持。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