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俗称“六大考古新发现”)。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六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资阳市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湖北荆门市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和长江地域文明探源相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会狩猎、会用药,长江上游先民生活超乎你想象
在智人阶段,远古先民会捕猎、用药,有水果吃吗?四川资阳市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给你答案。
濛溪河遗址位于长江支流沱江流域。2021年9月,因洪水冲垮资阳和乐至交界的五一水坝及附近河岸,冲刷出部分乌木、动物化石等遗物,遗址因此被发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就此连续两年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并联合国内外专家团队展开多学科研究与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要发现。
经光释光初步系统测年,遗址距今约7万~5万年,处在现代人起源扩散的关键阶段。
“这处遗址的发现,对于全世界理解文明起源都有重大意义。”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处遗址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发现了大量石器,还有动植物遗存,这为研究远古先民是如何与自然相处、早期人类的认知、知识的起源、中草药的起源等各方面,都提供了证据。
多种类动物和植物种子,打开研究大门
濛溪河遗址是一处罕见的全要素旧石器遗址,石器、骨器、木器都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介绍,2023年,遗址已出土石器、动物化石及碎屑10.5万余件。其中,动物化石包括象、犀牛、熊、牛、鹿、猕猴、鱼、龟、蛇、蛙、鸟、豪猪、竹鼠等至少30多个种类,包含大中小、水陆空、食肉食草类等几乎所有大类型的动物。这说明,远古先民对于动物的狩猎能力极高,而且对动物资源有着深刻的认识。
当时的远古人类,除了狩猎外,有果实吃吗?答案是:有。
据了解,考古专家们从遗址泥土中浮选出数以万计的植物遗存,包括了30余科的植物种子和果实,有核桃、橡子等坚果类,也有桃、葡萄等水果类,还有块茎类。最难能可贵的是,还发现了接骨草和筋骨草,它们都是中医中治疗跌打损伤、舒筋活血的药用植物,可能蕴含着药用植物早期利用的行为。
贺云翱分析说,这么丰富的动植物遗存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研究远古先民生活的大门,而且,他们对大自然的认知、他们的智慧超出我们的想象。
为何能保存下来?秘密在湖相堆积
除了大量动植物遗存,遗址还有大量人类用火、切割、刻划、琢制等痕迹。
考古专家介绍,他们在清理遗址时,在其中一个区域内发现了炭化的木头和烧过的剑齿象上下颌,推测是远古先民用火加工象头留下的。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旧石器时期的遗址在考古发掘时往往只剩下石器,为何濛溪河遗址埋藏能保留这么丰富完整?贺云翱分析认为,这和遗址上有一层湖相堆积有关。“遗址上被水淹过留下了湖相堆积,而这层堆积有隔氧作用,几万年来,为这处埋藏提供了一个恒温恒湿空间。”
5100年前,中国最早水利设施建设就很科学
5100年前的大型水利设施长什么样,有什么功能?湖北荆门市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揭开了这个谜底。
屈家岭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命名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岭村和京山市(原京山县)雁门口镇高墩村,地处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山前丘陵地带。
屈家岭遗址总面积达2.84平方公里,是以屈家岭遗址点为核心,包括殷家岭、钟家岭、冢子坝、九亩堰、大禾场、土地山和杨湾等遗址点为一体的新石器时代大型环壕聚落,距今约5900年~4300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荆门市屈家岭遗址保护中心对屈家岭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2023年,遗址群新发现距今约5100年的史前水利系统,该水利系统是我国迄今最早且明确的大型水利设施,为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提供了关键证据。
屈家岭遗址有青木垱河和青木河两大水系,它们从屈家岭遗址点东、西两侧穿过,并在遗址点南端汇合。这次发现的大型水利设施都在青木垱河,位于青木垱河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其中,东北部的熊家岭水利系统,用土筑成,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考古发现,现存坝顶高约2米、宽约13米,坝底宽约27米,南北长约180米。水利系统充分利用山行地势,蓄水区在东侧,与自然岗地合拢面积约19万平方米;灌溉区在西侧,面积约8.5万平方米,植物考古的研究工作显示该区域存在史前稻田;溢洪道位于蓄水区的北部缺口处,呈南高北低走势。
屈家岭水利设施的发现比良渚遗址水利设施略早,大大弥补了过去研究资料的不足。屈家岭遗址水利设施看似简单,其实都是“科技与狠活”,体现了5100年前的“屈家岭人”因地制宜科学建设的理念,为中国的水利、农业文明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