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4年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看江苏名人天团勇闯哈尔滨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
▶哈药六厂内景
瞿秋白
朱自清
梅兰芳
《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
《江苏历代名人词典》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这个冬天,最火的旅游城市是哪里?

大量南方游客涌入哈尔滨,滑雪、搓澡、看冰雕……人越多,“尔滨”越来劲,让本地人都感到陌生了!冻梨摆盘、人造月亮那都是小意思,神秘的鄂伦春族人现身中央大街,有东北“卢浮宫”之称的哈药六厂也对外开放参观了。

这番操作,让文脉君也忍不住要将哈尔滨之旅提上日程。其实在历史上,去过哈尔滨的江苏名人还真不少,朱自清爱上了那里分量大且油重的菜,瞿秋白感叹酒店价格高,梅兰芳感受到了哈尔滨戏迷的热情……今天,文脉君就和大家聊聊他们勇闯哈尔滨的故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然 张文颖 宋经纬/文 郑芮 钱念秋/摄

瞿秋白“吐槽”物价

1920年10月16日,三个年轻人乘一列火车到达哈尔滨火车站,他们是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的特派记者瞿秋白、俞颂华和李宗武。这趟远行,三人目的地其实是苏俄,只不过由于满洲里至赤塔的铁路被破坏,他们不得不在哈尔滨停留。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介绍,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与张太雷、恽代英被誉为“常州三杰”。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三人在哈尔滨等待了50多天,在此期间,瞿秋白为报纸撰写了《哈尔滨四日之闻见》等多篇通讯。后来,他又在文集《饿乡纪程》中多次提到哈尔滨,用文字勾勒出这座城市的样貌,并记录下当时哈尔滨人的生活。

100多年前,去一趟哈尔滨有多不容易?

瞿秋白的亲身体会是“从天津到哈尔滨,走过三国的铁路,似乎经过三国的边界”。火车从天津到奉天走的京奉路,用天津中国银行钞票;从奉天到长春走的是南满,得用日本钞票;而从长春到哈尔滨是中东路,必须用现洋或哈尔滨银行钞票……这么一路而来,瞿秋白感慨万千:“奉天是中日相混,长春哈尔滨又是中俄日三国的复版彩画。哈尔滨简直一大半是俄国化的生活了。”

如今大家印象中的东北物价是实惠的,而当时的哈尔滨,和“便宜划算”一点都沾不上边。

对于哈尔滨的高消费,瞿秋白“吐槽”道:“住的客栈非常之糟,价钱却同北京的头等客栈差不多。”“一间房两块钱一天,一顿饭——很坏很坏的——一元几角钱,我们三人一天至少五六元花费。”

不过,让瞿秋白印象最深的还是哈尔滨的“红色氛围”。在这里,他应邀参加了哈尔滨俄国布尔什维克和中东铁路工人纪念十月革命三周年集会,还第一次听到了《国际歌》。在《饿乡纪程》中,瞿秋白这样描述了自己的哈尔滨记忆:“自从到哈尔滨一个半月,先得共产党的空气……”

赵君豪没见到雪,留下遗憾

与瞿秋白一样,兴化人赵君豪也是以记者的身份来到哈尔滨的。

1929年,赵君豪作为《申报》记者,跟随上海日报公会组织的“新闻记者东北观察团”一行23人来到哈尔滨。只可惜他是5月份来的,没赶上冰天雪地的时候,因此他只能从别人口中得知,“哈埠寒冬,冰天雪窖,最为可观,玉宇琼楼,粉妆玉琢。松花江则冰厚二三尺,坦平大道,车犁疾走如飞,任何重量,载行其上,无破裂者。”

他写道:“惜吾辈此行非时,未能目睹,一憾事也。”

对于哈尔滨的取暖方式,赵君豪亦有记录:“华式房内,有炕床,可燃烧取暖。西式房屋,均筑火炉,俗称‘壁里气’,其建筑在两室之隔墙中,一入冬令,用木柴燃其中,使全室温暖。”赵君豪也意识到了燃料在当地的重要性,因为他提到,“我南中所谓衣食住,而哈埠须衣食住烧。”

虽然未能领略到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令他感到遗憾,但道里的中国大街让他大开眼界。这里是中俄商号精华荟萃之区,“夕阳西下,绿女红男,并肩携手,蹀躞街头者,俄人而外,华人亦不少。其欧风之甚,远过上海”,跳舞场、咖啡店、电影院,也应有尽有。

朱自清爱上俄国菜

在扬州小伙朱自清的印象里,哈尔滨是个“有趣的地方”。1931年8月,他从北平出发,赴英国留学,途经哈尔滨,并在这里短暂停留。

在写给友人叶圣陶的信中,朱自清介绍道:“哈尔滨道里纯粹不是中国味儿。街上满眼是俄国人,走着的,坐着的……你黄昏后在中国大街上走(或在南岗秋林洋行前面走),瞧那拥拥挤挤的热闹劲儿。上海大马路等处入夜也闹攘攘的,但乱七八糟地各有目的,这儿却几乎满是逛街的。这种忙里闲的光景,别处是没有的。”

怪不得如今很多游客喜欢在哈尔滨拍上一组俄罗斯公主大片,原来这里的俄罗斯风情由来已久。彼时的哈尔滨不仅俄国人多,而且不少哈尔滨百姓多多少少会说一些俄语,这一点也让朱自清印象深刻,“这里人大都会说俄国话,即使是卖扫帚的。他们又大都有些外国规矩,如应诺时的‘哼哼’,及保持市街清洁之类”。

为了省钱,朱自清到哈尔滨的第一天选择了一家天津馆子吃面,以为便宜些,哪知第二天中午吃了一顿俄国菜,却更好更便宜。于是,朱自清向叶圣陶推荐,“俄国菜分量多,便于点菜分食;比吃别国菜自由些;且油重,合于我们的口味。”

网红旅游景点松花江上,也有朱自清的身影。他去的时候是夏天,“最好的玩意自然是游泳,其次许就算划船”。除此之外,朱自清还有独家旅游攻略,就是找“走方照相人”拍张照。“走方照相人,哈尔滨甚多,中国别的大都市里,似未见过……当时可取,足为纪念而已。”

梅兰芳送去“京剧盛宴”

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曾是哈尔滨的客人。不过他并不是来旅游的,而是送上了“京剧盛宴”。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历代名人词典》介绍,现代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他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别具一格的梅派,名气远播海内外,日本、美国、欧洲……都邀请他前往演出。

1951年10月25日,梅兰芳剧团一行人以及他的妻子福芝芳、儿子梅葆玖,从北京来到哈尔滨,为当地人演出《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洛神》《宇宙锋》《西施》《奇双会》等经典剧目。

这场“送戏到哈”之旅还有个小插曲。据说,当时可能是因为上火,在演《霸王别姬》前,梅兰芳的眼睛发红无法正常表演。紧急时刻,梅葆玖代替父亲,第一次独自登台扮演这台梅派大戏中的“虞姬”。几天之后,梅兰芳的眼睛稍有好转,又继续演出了多台梅派名剧,让观众大饱眼福。梅葆玖曾回忆,当时十六道街华乐大舞台场场爆满,连过道都站满了观众。

因为眼病的原因,梅兰芳在1952年1月12日离哈返京,让许多票友不舍,也成为大师心中的遗憾。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