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酱油不过年,打了酱油过好年。”春节前到恒顺打酱油是镇江人特有的年俗,已有47年历史。今年,因疫情线下已经三年没打的酱油重启。1月20日,提着大壶小壶排队打酱油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浙江一家四口更是一大早7点就从家里出发,特意开车赶来,提着两大壶打了100斤。据介绍,今年主办方储备了300吨酱油。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曹德伟/文 刘畅/摄
当天是第47届恒顺酱醋文化节暨丹徒首届新春嘉年华开幕式,在丹徒区人民广场上,几排醒目的红色大棚彰显出喜庆的年味。
上午9点,排队人群中,市民孙女士手里拿了四只桶,一边交钱一边和同伴聊着天,队伍中都是像她这样拎着大大小小桶来的市民。拿到票后,孙女士走进了酱油大棚。
和往年一样,打酱油要先排队购票,每斤3元,根据自己需要的斤数付款,然后进棚验票,凭票开打。走进大棚,只见并排放着6口大缸,每口大缸里约有1000斤酱油,浓郁的酱油香味扑鼻而来,工人师傅们拿着木勺,忙得不可开交。
人群中一个四口之家打酱油的方式引起了旁人的围观,“妥妥的‘显眼包’啊!别人‘打酱油’,他们是‘加油’。”有人开玩笑地说。只见,这一家四口带了两个超大桶,工作人员使用的不是木勺而是一旁给缸补给酱油的管子在往桶里注。“我们今天早上7点多出发,特意从浙江嘉兴开车过来的,准备打100斤!”一家四口里的爸爸王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他是安徽人,曾在镇江工作生活多年,1999年离开去了浙江。之后,他每年都会回来打酱油,多买点回去好和亲戚朋友分一分。
“打的不只是酱油,更是年味。”一名工作人员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告诉记者。她的这句话说完,一旁不少老人点头称是,“我今天只带了30斤的桶,还是拖着车过来的,但是不够,明天我还要再来买50斤,准备带回扬州老家,打酱油热闹,有过年的氛围!”一位大妈告诉记者。
据悉,今年线下“散打酱油”的惠民活动是阔别三年后再次重启,共设置了丹徒主会场、镇江市区恒顺老厂门市部、丁岗新街菜场三个供应点,从1月19日-1月21日3天总计投放300吨。与此同时,活动还同步在上海城隍庙、苏州观前街、北京、兰州、成都、海口、哈尔滨等全国20省44城联动,让分散各地的镇江游子重拾故乡记忆。
当天也是丹徒首届新春嘉年华的开幕式,超过40个老字号和乡镇展位带来各类特色年货,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年味十足的新春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