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常州市水利局采访获悉,《常州市河道保护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打破传统的河道管理立法体例,是省内首个以“河道保护管理条例”命名的地方性法规。明确实施河道生态蓝线管控,建立水上运动联合服务和监管机制。
张勇 宋体佳
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提出“河道生态蓝线”
据了解,“条例”除了对河道管理责任和保护机制作了明确规定外,还要求河道管护单位在人口密集区域的河道以及其他危险河道的适当位置设置救生圈等救生设施设备。明确禁止填堵、覆盖河道,同时明确因城市建设确需填堵、覆盖原有河道沟汊、贮水湖塘洼淀或者废除原有防洪围堤等,应当按照等效等量原则进行补偿。
此外,“条例”在不与国家蓝线管理规定相冲突的前提下,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提出“河道生态蓝线”,明确河道保护区、蓝线管控区、生态缓冲区统一实施生态蓝线管控,并整合水利、资规、生态环境等部门职责实施联合监管。根据“条例”,河道生态蓝线范围是河道保护控制线之内的区域,应当包括河道岸线外侧一定的陆域空间。陆域空间控制的界限标准,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综合考虑河道的防汛通道、堤防安全、生态缓冲、绿化景观等因素制定。同时,明确生态蓝线范围内的活动规范,授权市人民政府制定河道生态蓝线管理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中还明确提出要建立水上运动联合服务和监管机制。除依法需要申请行政许可的高危险性水上体育项目经营活动或者水上体育赛事活动外,“条例”明确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一般水上体育经营活动或者单位举办群众性一般水上体育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向体育主管部门备案。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和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并授权市人民政府制定水上运动具体管理办法。
今年计划新建农村生态河道约80条
近年来,常州市水利局一直在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作。去年,全市新增农村生态河道84条230公里,县乡级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超53%;完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10条,全部建成农村示范幸福河道;完成农村河道疏浚204万方;创建9个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农村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综合效益开始显现。通过疏通河道、连通水系、建设水利设施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提高了区域防洪能力。
今年,水利部门将在落实“条例”规定,强化执法监管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河道治理。制定全市水利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形成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梯度。建立常州动态水利工程项目库,持续开展农村河道疏浚,生态河道建设等民生水利建设,计划创建12个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新建农村生态河道约80条180公里,建成10条农村示范幸福河道,完成农村河道清淤180万方以上,将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提高到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