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一个悲痛的消息传来,包斌老人于当天凌晨4时与世长辞,享年98岁。包斌和陆一军夫妇曾先后向盐城师范学院捐资124万元设立助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2018年6月1日,现代快报曾以《感动!“抠门”老夫妻捐出百万积蓄》为题,报道了包斌夫妇捐资助学20多年的感人事迹。
“常愿寒门多学士。”但凡听到有孩子上不起学,包斌夫妇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为此,夫妇二人省吃俭用。包斌的袜子穿破了,补补又上脚,被大家称为“抠门”老人。他和老伴先后获得“盐城好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称号,并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江苏省道德模范。
现代快报+记者 姜振军 通讯员 孙聪 李荣庆
“抠门”老人永远离开了
11月28日,包斌老人的追悼会在他的家乡宿迁市举行,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建江一行赴现场吊唁,代表学校对包老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包老的遗孀陆一军老人及其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
“回顾包老的一生,无论是当兵、教书,还是入党、离休,他干一行爱一行,时时严以律己,清正廉洁,无论身在什么岗位,都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包老离休后,仍不忘初心,尽其所能资助贫困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定义,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余热。”于建江说,“包老值得我们每一位师生铭记,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当盐城师范学院广大师生听到包老去世的消息,大家都表示非常痛心,尤其是受过资助的学生。“我一直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去看望爷爷奶奶,当面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没有想到第一次见面会是这样的场景。我感恩爷爷奶奶对我的经济支持,他们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财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升华。”作为包斌、陆一军夫妇助学金的受助人,盐城师范学院的王同学参加了当天的吊唁活动。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2017级学生柴同学现在已经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工作,在校期间曾经与包老面对面交流过,听到包老去世的消息,她有点不敢相信,“2018年暑假,我在向包爷爷汇报成绩的时候,他仔细地看着我们带过去的每一份荣誉证书,询问背后的细节,看得出他满脸的欣慰和开心,仿佛在‘验收’自己亲孙子孙女的成绩一般。”
教书育人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包斌出生在宿迁一个农民家庭,读书时就随中共地下工作者到盐城工作,后加入渡江战役工作组,并被编入苏南军区文工团。在文工团,他结识了革命伴侣陆一军。1969年8月,包斌转业了,被分配到盐城地区电机厂,担任总账会计。1980年12月,恢复办学的盐城商业学校(现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缺少师资力量,包斌因工作需要,调到盐城商校,担任教务科副科长、科长,并承担了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
1987年,包斌在盐城师范学院光荣离休。“离休前,包老实现了他多年的心愿,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据盐城师范学院离退休工作处负责人介绍,陆一军老人在离休前,是原盐城纺织厂职工子弟学校教师。老两口离休后一直在陆一军老家徐州新沂定居。
“教师是包老一生中重要的角色,教书育人是他最重要的工作。”盐城师院离退休工作处原处长黄顺荣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包老热爱教育工作,也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在盐城商业学校工作期间,他主动承担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为了克服教材短缺的困难,他加班加点收集资料,自编讲义,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对于年轻教师,包老也是倍加关心爱护,他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体现了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1983年6月,我刚刚到盐城商业学校工作,那时包老是我的老师,他要求我们做到的,他自己会首先做到。他经常到我上课的班级听课,指出教学中的不足,从备课、教材、教案、教法等方面手把手地教,耐心细致地答,让我很感动。”盐城师范学院退休教师张凤林回忆说。
捐出百万积蓄助学,袜子破了补补再穿
2018年5月30日,包斌夫妇开心地从盐城师范学院时任校长方忠手中接过100万元助学基金的捐赠证明。
“这笔钱来之不易。”黄顺荣说,这些钱都是老两口自己一点一滴“抠”出来的,衣服袜子破了就补补,只要能穿就一直穿下去,日常也几乎不出去吃饭,家里随处可见修补多次的小板凳和自制的小物件。
“我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生活过得都不错,也很支持我们的决定。这些钱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作用不大,但它能改变一批孩子的命运,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当年,在捐赠百万助学基金的现场,包老曾接受现代快报记者的采访,“这个钱总感觉还是人民的,是国家的,我们将数十年的积蓄捐给学校,设立一个助学基金,让学校替我们寻找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
上世纪90年代初,离休后的包斌夫妇响应“希望工程”,陆续资助了10多名贫困学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老人特地坐火车来到学校,交了4000元特别党费;2016年阜宁特大龙卷风灾害捐了1300元……少时读书的贫穷,曾经的从教经历,包斌心头有一份执念,那就是尽其所能,资助贫困的学生。
“包老捐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读书钱,更是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精神上的耳濡目染是无价的。”盐城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李健明表示,包老用待自己的“抠”换来了待学生的“阔”,这一“抠”一“阔”之间,体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离休老教师的崇高境界。
“因为经济条件不好不能上学,这对国家是损失”
“常愿寒门多学士,希望穷人家的孩子都能上学。因为经济条件不好不能上学,这对国家是损失,对个人也是损失。对于这些穷孩子,我们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到了鲐背之年的包斌经常说,“是党救了中国,也改变了我们个人的命运。这份恩情是报答不完的。如今我年纪大了,只能尽我所能做一点小事,报答党的恩情,支持党的工作。”
离休后,诗歌成了包斌夫妇与祖国紧密相连的重要纽带。“我生在旧社会,成长在红旗下,从吃不饱肚子,到衣食无忧,这都要感谢党。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贡献的。爱党报国是做不完的事,是我们一生的追求。”2015年,包斌将自己离休后创作的300多首诗歌编辑成册,取名《晚霞诗联集》,诗集中的大多数诗歌皆是有感于国家、社会发展而作。
“清风浩荡,包老一路走好,我们将永远怀念您。”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戴斌荣说,“包老将坚定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追求化作善举,将崇高落实于平常,用无私的奉献与大爱诠释着爱党报国的初心,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