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哥,我们寻了53年,终于找到你了,跟我们回家吧!”日前,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65岁的连云港赣榆男子徐希锦一边用毛巾擦拭着哥哥徐希增烈士的墓碑一边激动得大哭。
徐希增烈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三十四分队副班长,连云港赣榆人,1965年8月入伍,1970年5月19日在国防建设中因公牺牲。因为信息不畅通,家里只知道他在山东牺牲后就地安葬,但并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
今年7月,赣榆区“青口十八勇士志愿服务队”一名志愿者在观看央视“烈士寻亲”栏目时,发现了赣榆籍烈士徐希增的信息,立即向青口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反馈情况。站长徐志立即加入了该栏目提供的“烈士寻亲”微信群,核实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备。
原来,今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郭家村一名村民在村北山坡开荒时,发现4座烈士墓。上报后,工作人员对墓碑上所刻信息识别,发现其中一座墓为徐希增烈士,籍贯为江苏省赣榆县城南人民公社王楼大队,1965年8月入伍,1970年5月19日牺牲,通过中华英烈网比对后信息一致。
赣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即与淄博市周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接,根据相关规定,在征求徐希增烈士亲属同意后,决定将徐希增烈士墓从淄博市南郊镇迁至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
当赣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刘永刚将徐希增烈士的个人信息资料交给烈士弟弟徐希锦时,他失声痛哭:“50多年了,我们一家三代人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父母生前交待的事终于完成了。”
11月15日,赣榆区“为烈士寻亲”小组一行来到山东淄博周村区南郊镇烈士墓所在地。徐希锦从包里拿出从老家带来的地瓜煎饼和玉米粥,颤巍巍地摆在徐希增烈士墓前,激动得大哭:“俺哥,这是你生前最喜欢吃的家乡味道,我给你带来了,吃饱了,我们就回家……”
11月16日凌晨4时30分,工作人员开始迁葬徐希增烈士墓。当天上午,赣榆区“为烈士寻亲”小组和烈士家属驱车载着徐希增烈士的骨灰前往赣榆区抗日山烈士陵园安葬。定居在上海的烈士妹妹也带着她的两个孩子赶到哥哥的墓碑前,一家人和现场的工作人员向烈士鞠躬、默哀、致敬。时隔半个世纪,英烈终于魂归故里。
“赣榆是革命老区,目前全区共有载入英烈名录的烈士5318名和诸多无名烈士。每一个为国捐躯的烈士都应该被铭记,虽然为烈士寻亲的路很长,但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歇。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让无名烈士成为有名英雄,帮助更多英雄‘回家’,宣传英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怀,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关爱烈属的良好风尚。”赣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维昊表示。
通讯员 张南宁 王瑞
现代快报+记者 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