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泉州、成都、济南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
有家长感叹“ 孩子幼儿园三年,家长被催着打了三年卡,非常烦恼,终于解脱了”。
关注安全教育平台,本来是强化孩子安全意识的好事。2013年,教育部基础一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安全教育的相关实验和试点工作,选择适当地区建立安全教育平台,初衷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教育水平。不过,学校要求孩子家长参与,“打卡”留痕,成为典型的形式主义、走过场。
既然老师和家长都反对,为什么学校还要强制要求?因为考核有要求。比如,泉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的同时就发文强调,今后全市各地各校“平台”学习的情况,不再纳入年度全市学校安全目标责任管理考核指标扣分项目。此外,泉州市教育局不再统一组织全市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只是加重家长和老师负担的一个缩影,学校很多加给家长的任务都流于形式。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考核评比,不仅加重了老师和家长的负担,还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老师忙于应付其他事务,根本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家长也被要求参与各种答题、打卡。比如,制作板报、批改作业、各种打卡、调查评估……家长有各种忙不完的家庭作业和任务,有的名义上要求孩子完成,实际上孩子根本没有能力完成,最后还是落在家长头上。
此前教育部曾专门发文,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明确提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现在多地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就是为了避免形式主义,切实为家长“减负”。 从为孩子“减负”,到为老师“减负”,再到现在为家长“减负”,最终目的就是让教育回归本真,不被外界过多干扰,让学校成为安静的教学场所。
现代快报评论员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