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航天精神,学习航天知识,10月31日,现代快报小记者工作室邀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国旭走进常州市博爱小学,为小记者们开展航天主题科普活动。
只见尖尖的火箭头矗向天空,火箭长圆形的身体稳稳地立在助推器里。“3……2……1……发射!”瞬间,火箭喷射出巨大的火焰,仿佛是一道闪电,接踵而来是震耳欲聋的响声和激烈的冲击波。在火箭发射的前几秒,我感觉全身都快要被震散了。在燃料的推力下,火箭经过几秒钟的加速后开始升空,当火箭加速时,噪音和冲击波达到了顶峰。在引擎的控制下,火箭平稳地离开地面,逐渐升高,接近2分钟时,火箭左右两边的助推器自动脱落。“哇!”“太神奇啦!”“太帅啦!”天呐!”“好酷啊!”会场里发出一声声惊叹,大家张大嘴,瞪大眼,生怕错过这庄严而又神圣的壮观画面。
四(1)班 李瀚文 指导老师 陆映月
在简单自我介绍后,讲解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些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最令我兴奋、好奇的还得数那段记录中国从开始探索外太空起,到现在的所有火箭发射视频。在视频里出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飞船:“嫦娥”号系列探月飞船、长征号、神舟号系列飞船。凡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航天有一段至暗时刻,但失败乃成功之母,坚持终会胜利。此时此刻,全场的小记者们不约而同地蹦了起来,异口同声地喊道:“耶!”当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全场顿时欢呼雀跃,人声鼎沸。我与小伙伴击了一下掌,心里满是自豪。
四(2)班 赵心雨 指导老师 王小丽
我十分向往宇宙,打从记事起,我就爱趴在窗台上看星星,那一颗颗闪烁着微弱光芒的星星,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后来通过学习我渐渐明白,地球是多么庞大,星星是多么可爱!这时我才觉得,那些探索太空的航天员们真是太了不起了!他们走的是最亮的路,摘的是最亮的星。
物换星移,岁月如诗。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这一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骨铭心。
四(3)班 夏佳悦 指导老师 殷翁荷
伴随着老师精彩的讲解和趣味科普小短片,我们了解了许多载人飞船和卫星探测器的名字。在这些名字里,藏着的是航天人的中式浪漫:“神舟”往返、“天宫”建成、“嫦娥”探月、“祝融”探火、“夸父”逐日、“天和”翱翔……在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下,我们终将古代幻想中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怎不让人热血沸腾!
我们跟着老师的讲座重走了中国航天的漫漫征程。60年间,中国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铺就了一条飞天之路。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2007年“嫦娥号”发射升空……一次次火箭直冲苍穹,托举着航天员飞上太空,托举着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托举起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
四(4)班 张迦迦 指导老师 沙可
活动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全场人声鼎沸,仿佛屋顶都要被掀翻了。过了一会儿,王叔叔走上了台阶,顿时鸦雀无声,都坐得端端正正的。他先给我们播放了一段关于成功登上宇宙空间站的视频,每出现一个空间站的名字,我们就欢呼雀跃,大喊出它们的名字。
王叔叔还给我们讲了中国航天历史和探月历史,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认真地做着笔记,并极积举手发言。我对这些科学家和航天员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去了解宇宙的奥秘。航天精神是我们的精神图谱,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敢于迎难而上,乐于奉献,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四(5)班 蒯子越 指导老师 蔡一娇
我国航天事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嫦娥”揽月,还是“夸父”逐日,不论是“墨子”巡天,还是“北斗”指路,这些名字都饱含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一代代航天人们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神话故事一点点变成现实。他们把理念转化为行动,将美好愿景变成了现在的华丽篇章。
我们还了解到了探月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这短短的十六个字不仅仅是一种探月的精神象征,也是我们学习的方向。他指引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要像千千万万的“奔月人”一样坚定信念,不怕困难。他告诉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要走旧人的路,要勇敢活出新的自己!
四(6)班 方芊羽 指导老师 庄之雨
王老师告诉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飞天梦,百折不挠的追求使人类逐步实现了这个梦想。他运用图文并茂和视频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为我们重点讲述了中国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背景和意义。
我这才明白,原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既是中国人实现飞天梦的过程,更像一场不断攀登新高峰的接力赛,它凝聚着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寄托着国家伟大复兴的梦想,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四(7)班 洑承希 指导老师 顾燕茹
穿过时光的河流,溯回到1970年4月24日。“5、4、3、2、1、点火!”“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被长征一号喷射着火焰送了出去。火箭的箭身和四个助推器射出蓝色黄色的火焰。顿时,天空像炸开了一样,“轰隆隆”地响着。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穿过时光的河流,溯回到2020年11月24日。“5、4、3、2、1、点火!”伴随着“轰隆隆”地响声,“胖五”成功通过中继星“鹊桥”把“嫦娥五号”安全送达月球背面的臂弯里。它返回时带了满满一肚子的“月壤”,好像是带给我们的礼物。
四(8)班 谢子羽 指导老师 姜涛虹
“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看前辈们将远古神话一一变成现实,报告厅里的我们终于按捺不住了。“天宫”“风云”“玉兔”……中国航天像它的名字一样浪漫,我仿佛真的看见了嫦娥卫星群化作美丽的嫦娥,坐在天穹之上,向我招手。
抬头望,嫦娥向我微笑,羲和向我招手,北斗闪闪发光,天宫包容万物。我深知一颗颗卫星能翱翔于九天,是敢于问天的航天前辈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成果,他们的航天精神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9)班 王紫萱 指导老师 许枫烨
“点火!发射!”最惊心动魄的时刻到来了,我不禁攥紧拳头,屏气凝神,不眨眼地盯着大屏幕,会场里鸦雀无声,大家的心跳都因为紧张而变慢了,火箭发射瞬间的轰鸣、燃料油箱的半空脱落、成功到达轨道的欢呼雀跃……每一步都牵动着现场小记者的心,让我们一会儿担忧,一会儿欢喜。
因为航天科技的发展,我们才能够观测到遥远的星系;因为航天科技的发展,我们才能够探索太阳系以外的未知宇宙;因为航天科技的发展,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战略主动权……这些,都离不开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负重前行!是他们,圆了全中国人的航天梦!
四(10)班 裴珺雯 指导老师 徐香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不缺少“飞天逐梦”。春秋时期鲁班用竹子制作成鸟的形状,上天后可以三天三夜不落地;明朝的火箭专家万户自制47个火器绑在椅子上,怀揣自己的梦想,亲身实验,不幸爆炸牺牲,成为了“世界航天第一人”。从此,飞天的梦想在中国人心里扎下了根。1970年,“东方红”一号首次载着中国飞天梦叩响浩瀚宇宙的大门;1999年神舟一号第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直到现在中国空间站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四(11)班 王皓睿 指导老师 宋如宝
在经过中国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那一天是多么辉煌的一天,是所有中国儿女自豪骄傲的一天。在中国人民眼中,航空火箭的名字也能与中国神话故事息息相关。我们把探月工程叫“嫦娥”,把月球车叫“玉兔”,载人空间站叫“天宫”……这些是多么有趣的名字啊!
“5、4、3、2、1、点火!”随着号令的发出,嫦娥一号在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她”带着人们的希望,在494天后永远进入了月球的怀抱。也许“她”在月球上还能见到真正的嫦娥呢!
四(12)班 张多好 指导老师 吴永妍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回望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国航天人从追梦到筑梦,再从筑梦走向圆梦。从神舟飞船到天宫实验室,再到中国空间站,这是我们中国人永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志气。执着筑梦时,航天梦连着中国梦,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太空中不断刷新中国高度,这是中国航天人困难面前绝不服输的骨气。现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创造了连战连捷的中国特色载人航天发展道路,这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硬气。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所有的一切都无一不震撼、激荡着我的内心——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硬气。
四(13)班 杜若汐 指导老师 姜艳
活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航天科学家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精神。从最初的探索起步,到如今的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一个个日夜,一次次失败,中国的航天科学家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不断攻坚克难,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在不断地前行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和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不仅仅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更是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的象征。
四(14)班 戴思睿 指导老师 华芳
在这次活动中,王老师带领我们了解了中国航天和探月工程的历史。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播放的一段关于探月工程发展史的视频,视频讲述了中国探月工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研究人员面临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然而,他们面对失败不气馁,在挫折中奋起,总结经验教训,坚持不懈地反复实验和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航天终于迎来了无限的生机。这种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并鼓舞了我。
四(15)班 刘思彤 指导老师 张家敏
航天员们伴随着鲜花和掌声,但更多的是坚持和忍耐。比如刘洋,正是靠她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换来了这一次次珍贵的机会;再比如桂海潮,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航天员,也是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载荷专家,靠的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付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激励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四(16)班 尹尚平 指导老师 刘冰倩
“这可能是你第一次完整看到中国航天发展史,准备好跟随船长赴九天,问苍穹……”伴随着一段激动人心的文字,我跟随视频画面走进了中国航天事业60多年的发展史。钱学森、杨利伟、翟志刚、刘洋……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印刻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长卷中。看完视频,我很震撼,震撼于中国航天人在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仍然怀揣着对航天事业的热情和信心;我很感动,感动于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团结一心,正是因为他们的执着追求,才有了现在繁荣发展的航天事业。向航天人致敬!向航天精神致敬!
四(17)班 储钰淇 指导老师 王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