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冬始,万物收藏。由十竹斋艺术集团、南京市艺术收藏研究会主办,十竹斋画院、艺加文投、源起艺术承办,江苏聚德拍卖有限公司、南京十竹斋拍卖有限公司协办的“高山流水——纪念林散之诞辰125周年书法特展”于2023年11月10日在十竹斋人文空间开幕。
本次展览特选林散之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作品五十余幅,完整展现出林散之书法艺术的面貌。参展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草书、隶书及其他书体的作品;内容上既有名诗名帖,也不乏随感而书。开幕式当天,林散之先生家人、学生及书法界著名人士齐聚展览现场,共同见证此次书法盛宴。展览由十竹斋画院副院长王园园主持,她向莅临现场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
本次开幕式与林散之书法艺术研讨会相结合,借开幕之际到场嘉宾共享艺术情怀,气氛热烈。嘉宾在研讨会上共同表达了对林老的缅怀与追忆,并从不同角度交流了对林老艺术精神的感悟。
著名书画大家鉴定大家萧平先生说道,“从古到今,真正将羊毫用笔的妙处彰显出来的,林散之先生是第一人。他的墨比较枯,行笔比较偏,取法‘瘦劲’一路。”
同为林散之学生的书法家桑作楷先生在研讨中表示,“林老书法在七十年代初期、中期到后期都有渐变,我认为林老八十四五岁以后的书法更好,可以总结为炉火纯青,仙风道骨。”
画家张尔宾说,“林老的书法体现了中国画大写意的精神和美学品格,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林老用笔的轻重快慢,用墨的干湿浓淡,就是大写意的手法,也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在里面,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林老的书法。”
书法教育家刘洪友说,“我在日本进行书法传播与教育35年,在南京这个文脉深厚的地方,出现了林散之现象,出现了金陵画派现象,同时出现南京的文都现象,在世界上是非常有高度的。同时,看了这么多作品,真是享受了文化大餐,我感到林老的在天之灵,看着我们,鼓励着我们。”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乾元说,“从林老书法的风格特征上看,一是刚健中正,具有骨气、刚气;二是用笔行云流水、刚柔相济;三是主法兼备,这个法不光是书法的法,也是绘画的法。”
林散之孙女林贝青女士在谈到与祖父的往事时说,“祖父在生活中也常常具有一种胸襟,一辈子与世无争,只与古人作朋友。他对于书法的修炼,对我们也是一种文化熏陶,受益一生。”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王罡说,“我对本次展览概括为三个字,第一就是全字,每个时期的作品都有展示;第二个就是精字,每个时期都有精品力作展示;第三个就是细字,有很多作品是第一次看到。”
藏家孔祥东说,“之前大规模的展览也有,但是这次展览可能是最全面的一次,大部分的作品我都看过,我觉得这次展览非常非常有价值。”
十竹斋画院院长尹苏桥说,“讲书画同源的时候,一般都是以书入画,但是以画法入书法这一点恰恰被学术界有所忽略,林老把黄宾虹传授他的五笔七墨用到了书法里,我认为真正做到了书画同源。”
十竹斋艺术集团董事长陈卫国在最后发言中说,“本次特展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通过展览来缅怀和追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精神、艺术风骨和艺术成就。第二个目的,通过林散之先生的展览和作品,希望激励我们在守正传承的基础上,创作出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点、时代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书法的精品力作。”
现场直击
观画:
林散之的书法被启功称为三百年来一大家,董其昌后无第二。林散之早年师承范培开、张栗庵,此两位老先生的书法皆以瘦劲见长,早年的学书风格与基础对他今后的书法艺术审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三十岁后拜黄宾虹为师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阶段,这一阶段是林散之对中国水墨精神的体悟期,也是其艺术生涯的重大转折期,书体崇尚圆劲。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为林散之书法的风格变革期,其书体刚柔相济,动静相宜,以倚为正,字字相连;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的晚年,是他书法艺术的成熟期,他的书法呈现出亦行亦草,墨色淋漓的面貌,真正实现了以碑入手,以帖为实,独具一格的风格特色。
寄情:
林散之先生一生坚持书学理想、苦心于书。他在近半生的师古与师造化中不断参悟,推陈出新,开创了书法的新笔墨与新意境。
本次展览持续至11月26日,观众可到十竹斋人文空间免费参观,欣赏林散之先生的珍贵作品。
艺文
本版林散之书法作品
均来源于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