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小南山出土的9300多岁的玉玦、故宫博物院藏红山C形玉龙、南京博物院的网红“小粉炉”芙蓉石盖炉……汇集展示国内44家考古文博单位640余件玉器,一场中华玉文明史诗般的旅程就此开启。
今年是南京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的院庆之年,南博推出重磅大展“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将于11月7日开展,持续至2024年1月31日。
见习记者 施盛夏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文
顾炜 钱念秋/摄
640余件玉器,追寻中国玉器的“身世之谜”
踏入展厅,头顶的星空顶熠熠闪光。南京博物院助理馆员高波介绍,这象征着散落全国各地的玉器如满天星般汇聚一堂,形成中华文明统一的纽带。
本次展览,南京博物院联合国内40多家考古、文博单位,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出土、传世馆藏顶级玉器艺术品,640余件组,打造了一场极致的玉器盛宴。
“展览向我们呈现了一幅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这“万年”的依据究竟从何而来?策展人左骏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追溯神秘古老的玉器“身世之谜”,要从小小的玦说起。
出土于黑龙江小南山遗址的玦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玉器之一,经过科学测定,约为9300年前的文物。
玉玦用作人的耳饰,形如环而有缺口。这枚玦的“年龄”之大令人震惊,其成熟的制作工艺同样让人惊叹,形态规整,切割技艺高超,虽然样式简洁,却是矿物学概念中的“真玉”系列。专家据此推测,中国的玉器应该有上万年的发展史。
涵盖各时期各地域,国宝大集合
展厅中,有一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重器——红山玉龙。
玉龙以一整块黄绿色的闪石玉雕琢而成,整体呈长圆柱形,身体弯成C字形,有着优美的虹形曲线。
左骏介绍,此龙为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祭祀玉器,实属中国最早的玉龙,也被称作“中华第一玉龙”。记者了解到,华夏银行的标志,就取材于这件玉龙的形象。
反映神权的琼、代表王权的玉钺和豪华权杖、发展为财富观念的璧……展览中,良渚时期玉器的造型复杂多样。“这一时期的玉器已经转化成为一种社会化、礼仪化和宗教化的产品。”
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同样光芒万丈,本次展览展出了一件洛阳博物馆藏牙璋,1975年出土于二里头遗址七区7号墓。
此外,还有环形的璧戚。左骏表示,“戚”是“大钺”的意思。璧戚和牙璋都是二里头遗址国家层面礼制的象征。
一次看个够!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都来了
湖南博物院的玉樽、咸阳博物院的玉神瑞、淄博市博物馆的玉组佩……现代快报记者留意到,此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其中很多都是“镇馆之宝”。
四块透雕玉片组成一座玉屏风,上面雕刻有羽人、九尾狐、三足乌、玉兔等鸟兽形象。仔细端详,玉屏上片正中雕刻着盘膝端坐的西王母。左骏介绍,这是定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叠胜形玉座屏”。何为“叠胜”?左骏解释说,“胜”是西王母头上戴着的发饰,这件玉屏风上的西王母头上戴了两个“胜”。
西王母主司万物生长,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这件玉屏摆脱了单形器的中国古代玉器基本形制,在玉器发展史上可谓一枝独秀。”左骏说。
巢湖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朱雀踏虎衔环玉卮也来到了展览现场。这件玉制酒杯,一侧雕刻着一只朱雀站立于虎之上,另一侧的杯把手则是一只虎翻身的造型,威猛又不失可爱。
“以前有专家认为,杯子的把手是熊。”左骏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次展览纠正了这种说法。“原先照片照得不清楚,让人觉得脸圆圆的,像熊一样,这次我们特意请了摄制团队重新拍摄,发现动物有个很长的、分叉的尾巴,只有老虎是这样。”
超出片!美照九宫格都放不下
五璜联佩、玉梁金宝钿带、金蝉玉叶、仿古碧玉炉、芙蓉石盖炉……这些玉器或灵动,或华美,灯光之下透出的质、光、纹、理,无言之美动人心魄。
你永远可以相信古人的审美,不需要拍摄技巧,就能美美出片。
西周时期的五璜联佩完美彰显东方古典之美。五件形态各异的璜、玛瑙珠等组成了玉佩,整组配饰组合完整,饰纹精湛,是西周贵族身份地位的标志和象征。
万历皇帝下葬时佩戴的嵌宝石乌纱翼善冠同样奢华无比,冠前嵌有二龙戏珠,龙身为金丝累制,且嵌猫眼石、珍珠和各色宝石,堪称精美华贵。
虽然世人总吐槽乾隆的审美,但乾隆时期的芙蓉石盖炉让他打了个“翻身仗”,成为粉丝争相打卡的“网红”文物。此次展览,你也能一睹“小粉炉”芳容,芙蓉石盖炉晶莹剔透,通体泛着粉色的梦幻色泽,绝对可以满足你的少女心。
今年是南京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的院庆之年,为什么要选择“玉”作为院庆系列大展的主角?高波表示,玉汝于成,玉与中国人坚韧、温润平和的气度相契合。“同时,也希望南京博物院未来发展如同玉一样,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