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社评/天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1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种植户药材遭哄抢,“误会”能解释一切?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塘乡万女士发视频称,自家承包土地种植的500亩药材遭到村民哄抢。万女士表示,自家雇了二十多个人(在田间看着)都拦不住来哄抢的上百人。对此,当地发布通报称,是药材种植户对种植的白术在第二遍收割进行到三分之二时,机械发生故障,附近村民误认为种植户第二遍已收割完毕,遂进地捡拾药材(药材二次收割完成后,种植户允许村民到田地内捡拾遗留药材已是多年来的习惯),种植户劝阻无果后报警,当地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场,劝导群众离开。

  这是一份用心良苦的通报。首先,通报没有突出这次参与的人数,而是用“群众”轻轻带过,努力将事件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其次,通报巧妙运用了“捡拾”这个词,将一个可能违法的事件,用了一个普通动词定性。最后,通报还作了补充,试图用“捡拾遗留药材已是多年来的习惯”这一信息,解释事情发生原因。用约定俗成的理由,打出“感情牌”。

  药材还没收完,群众就蜂拥而上“捡拾”;种植户多人上前阻止,群众仍我行我素……这样的操作,仅是“误会”一词能概括的吗?通报之后,真能换来一个“不再出现”的结果吗?恐怕谁都不敢打包票。“误会一场”式通报,似曾相识的味道。不得不让人联想起前不久发生的“捡拾玉米”“捡拾大豆”等事件,好像万物皆可捡拾,“误会一场”也可以解释一切。

  事件中,未经他人允许“捡拾”是事实,不听劝阻仍然“捡拾”是事实,当事人须为自己的行为埋单。当地通报,不但无助于消除人们的“误会”,反而加深了外界对地方的负面印象。虽然当地农业农村局已经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服务和管理,但对于此类群体事件,相关部门还是有必要对“闹剧”带头人做出适当惩戒和教育,只有二者双管齐下,才能彻底杜绝“法不责众”的心态。如果认为“误会一场”式通报能解决问题、修补地方形象,那真是大大的误会。

  现代快报评论员 灵灵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