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1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校长“拾荒”3年
给学生捡来一座“农耕博物馆”
  陆卫刚
  陆卫刚收来的磨盘
  农耕博物馆里展示的农具
  当地幼儿园在农耕博物馆里研学

  发现有学生不认识农耕器具,甚至分不清农作物的种类,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中校长陆卫刚连续3年走村串户,自费6万多元从拆迁村“抢救”出近3000件老物件,打造出常州首个校园“农耕博物馆”,教育学生传承农耕文化,不忘劳动人民本色。

  陆卫刚收来的老物件包罗万象,大到水车、磨盘,小到油灯、算盘,基本覆盖常武地区居民过去五十年间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洛阳初中采访获悉,如今,这个“农耕博物馆”不但成了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还为附近村民留住了“乡愁”,不少在外闯荡的游子返乡探亲时都要来看一看。

  

  现代快报+记者 宋体佳 文/摄

  学生对农事很陌生,他搜集老农具施教

  位于武进区洛阳镇的洛阳初级中学是当地有名的乡镇学校,48岁的陆卫刚是这所学校的校长。“2014年戴溪初中和原来的洛阳中学初中部合并,才有了我们这个新学校,我也是那一年到这里做的校长。”陆卫刚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18年前后,他偶然间发现,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竟分不清农作物的种类,对于父辈们的农耕生活更是知之甚少。“我们学校就在农村,但有的孩子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插秧,这绝对是一个大问题。”陆卫刚认为,把麦子认作韭菜的事情,只能是写在书本上的故事,不能真的发生在校园里。

  2019年暑假,一位从事空调回收的朋友告诉陆卫刚,附近村庄面临拆迁的老房子里有不少农耕工具,毁掉了很可惜。这个消息让陆卫刚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这些老物件都收来,给学生建一个“农耕博物馆”。此后,只要听说周围哪个村庄要拆迁,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发现有教学价值的老物件,就要想办法收回来。因为他总是利用休息日走村串户寻找老物件,朋友们都笑称陆卫刚是“拾荒校长”。

  自费6万多,从拆迁村“抢救”出近3000件老物件

  “礼嘉镇毛家村有人要搬迁,老屋里一套大磨盘保存完好,我想收回来,对方不同意卖,故意开价5000元。后来听说我们是拉到学校搞教育的,主家不但没要钱,还叫了车亲自把磨盘送进学校。”一些居民的主动捐赠让陆卫刚颇为感动,但绝大多数老物件还是花钱买来的,经费曾是困扰他的大问题。

  2019年,陆卫刚获评“龙城十佳校长”,拿了3万元奖金,这笔钱就成了他“拾荒”的启动资金。

  陆卫刚“捡”回学校的东西有大有小,油灯、算盘、米桶甚至用于播种麦子的“犟子”都还算轻巧的,但磨盘、水车之类较为笨重的物件,搬运的难度就比较大了。“一般都用我的车拉,实在拉不动再想办法。”陆卫刚介绍,为了节省经费,小件物品基本上都是他和朋友两人搬运回学校的,刚买两年的新车也成了主要运输工具。锄头、镰刀、桌椅、板凳……都往车里塞,磕磕碰碰成了家常便饭,车身上总是带着伤。一开始还有些心疼,到后来,“爱车”俨然成了拖拉机,即便是水槽、石井栏等笨重之物也照拉不误。

  据了解,从2019年到2022年,陆卫刚就靠手拎肩扛,先后从周围面临拆迁的村庄里“抢救”出近3000件老物件,除了少数由物主捐赠外,其余都是陆卫刚自掏腰包买来的,算上那笔3万元的奖金,他前前后后花掉了6万多元。

  “农耕博物馆”成研学基地,还为村民留住了乡愁

  在陆卫刚日复一日的坚持下,水车、磨盘还有犟子、米桶等老物件被陆陆续续搬回学校,品种和门类越来越齐全。去年,陆卫刚把学校体育看台下几间空房子打扫干净,分门别类地把自己辛苦“捡”回来的“宝贝”摆进去,常州首个校园“农耕博物馆”也就此落成。

  “这是种麦子的,这是清理谷物的,这边几个木桶是过去农村用来装粮食的。这个藤条编制的旅行箱过去很流行,这些收音机在三四十年前可是高档东西,还有这一套陪嫁用的物件,基本上也能反映三十年前常武地区的婚嫁习俗……”向记者介绍“农耕博物馆”内的藏品,陆卫刚如数家珍。据了解,“农耕博物馆”落成以后就成了“网红”,洛阳初中的师生爱去看,当地小学、幼儿园也把这里当成研学教育基地,就在现代快报记者前往采访前不久,当地一所幼儿园刚带着孩子们前去参观。

  养鱼鹰的船、账房先生的专用算盘、大小不一的收音机、笨重的钟摆、瓦匠的泥灰桶……陆卫刚收回来的旧物很多都成了“孤品”,附近村庄再难找到。“农耕博物馆”竟意外地为当地村民留住了乡愁。中秋、国庆期间,还有人趁着回乡探亲机会,专程到洛阳初中看看旧时物件。

  他更期待每个学生内心都充满阳光

  “农耕博物馆”对面,成片的果林和绿油油的菜田遥相呼应。而在操场另一边,圈养的鸡、鸭、鹅、羊等禽畜也为校园增添着别样的生机……这是现代快报记者在洛阳初中采访时看到的景象,而上述这些都是陆卫刚“拾荒”前就开展的工作,成效也早已显现。

  “今年桑椹熟的时候,全校师生吃了好多天,学生课间去采摘,既放松了身心,同时也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掌握农耕时令。”陆卫刚介绍,包括菜园、果园以及新打造的“农耕博物馆”在内,这些都是洛阳初中开展“阳光教育”的新课堂。“把花草树木、鸡鸣犬吠搬进校园,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然宽松的学习环境。水果、蔬菜会被用来奖励学生和班集体,也会被用于班级组织的亲子活动,还有一些会被送到养老院、福利院。”陆卫刚表示,学生在参与管理、分享收获的过程中,教育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阳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住进孩子的心里。

  起先,陆卫刚的另类操作曾引起过非议,但不到10年,洛阳初中的中考成绩不断跃升,高分段人数从起初的个位数变成如今的连续两年150人以上,质疑声也逐渐被掌声所替代。“让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比考上好的高中更有价值!”面对赞美,陆卫刚表示,比起学科成绩的突飞猛进,他更期待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充满阳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