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筑社区成立十周年暨‘筑绿园’第三个五年计划——‘我在金筑有块田’启动仪式”举行。
金筑家园是典型的动迁安置房小区,居民大多数是白洋湾的失地农民,世代的农耕生活养成了“自留地”的种植情结。社区成立以来,以“农耕文化”为纽带,通过“金言小筑”等社区治理品牌,发动居民参加民主协商议事,先后实施了“盆栽蔬菜”五年计划、“城市农庄”五年计划,并有效产出了盆栽蔬菜科普馆、农耕传习馆和筑绿园城市农庄等农耕传习阵地,居民逐渐改变了自留地种植的习惯,共同参与到小区景观美化的共治共享中来。
社区还积极推进“海棠红韵”微阵地群融合赋能,增强为民服务实效。2023年,随着街道安置小区基础设施等环境的全面提升,以及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日益增长,金筑社区的城市农庄也到了“提档升级”的关键年。今年结合“三圈六型”社区分类治理体系,进行提质增效,开展第三个“五年计划”。
今年以来,金筑社区通过协商民主等流程,广泛召集居民集思广益,征求居民对于新方案的意见建议;同时,在区及街道协调支持下,金筑社区链接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苏州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苏州市社会组织总会、苏州工业园区迎春花爱心联合会、苏州市劲瑞格贸易有限公司、吴中木晟景观园艺设计工作室等近10家单位,他们多次选派专家、职工、志愿者实地指导和参与项目选址、规划、建设、培育品种以及维护,总计赞助资金及实物价值人民币6.6万元,充分展现“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共同体”生动局面。
最终,金筑社区结合各方意见选定了一块位于小区主入口处约70平方米的景观花坛,将原来集中在社区五楼城市农庄的大部分功能转移到家门口,合理规划并对其进行布局造景:围绕园艺植物六大分支“果”“蔬”“花”“茶”“桑”“药”,构建了涵盖约45个品种共计120余盆的科普主题花坛,打造家门口的景观田。越来越多的居民将此地作为茶余饭后的休闲漫步、亲子互动之地,这些居民也自然成了这块景观田的“守护人”。
接下来,白洋湾街道及金筑社区将农耕文化传习和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把寓教于乐的农耕传习和科普教育、生活美学以及社会治理等多维度进行有机融合,开展“农耕研学”、文创IP、观摩展演等活动,鼓励公众关注社会议题,并创造性开设“农作银行”,通过积分流转、服务互换方式不断扩大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推动实施社区服务提质提效工程,实现从自然营造到社区营造到治理营造层层深入,走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治理格局。
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