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可可西里一头被人类投喂的野狼引发关注,它不仅“胖若两狼”,还学会向过往车辆乞食。盲目投喂会给野生动物造成哪些伤害?城市扩张侵占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开始出现在城市里,比如南京的野猪、上海的貉,人类应当如何与身边的野生动物相处?
现代快报+记者 张然
被投喂已“胖若两狼”,网红开始带“徒弟”
在网友发布的视频中,青海可可西里的一头野狼因经常被过往游客和司机投喂,已经“胖若两狼”。不但体形变得滚圆,还会向过往车辆摇尾巴、露肚皮讨食。而且在其后更新的视频中,它还开始带着另一只狼一起来蹭吃。
这头野狼的走红引发了网友的讨论。有网友戏称“这是野狼变二哈”,也有网友表达了对野狼的担忧,“它还有捕食的能力吗?”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丁晶晶认为,人类这种友善的投喂,对野生动物来讲是一种负面行为,“投喂改变了野生动物的行为,会降低野生动物自然生存的能力。对于人类来说,投喂有可能会让野生动物产生依赖,严重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引发矛盾,甚至产生攻击行为。另外,野生动物接近人的话,也可能会把细菌、病毒传染给人类。”丁晶晶表示,跟野生动物相处,要遵循不投喂、不围观、不打扰的原则。
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也不支持对于野生动物的投喂行为,他在“可可西里一野狼被投喂胖成网红”相关视频下留言称:“如果需要救护,应该报告林草部门进行专业救护,不应该随意投喂。如果不需要救护,就更不要投喂了。我愿意相信投喂者的善良,但是善良需要理性的支撑,否则就可能好心做坏事。”
南京八字山网红野猪成前车之鉴,已无法回归自然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自有其复杂的食物链,习惯人类投喂的野生动物,最终将会怎样?南京八字山公园的一只网红野猪,就是前车之鉴。
去年3月,鼓楼区挹江门边八字山公园里,一头野猪每天大摇大摆地吃着游客和市民带来的食物,丝毫不害怕。它甚至摸清了什么时间公园里人多,会赶在早晨五六点和下午五六点准时出来“就餐”。随着“干饭”视频的传播,甚至有人慕名专程来找这只两三百斤的野猪。“猪”红是非多,出于市民游客安全的考虑,它被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带走了。
据该救护中心主管陈月龙回忆,抓它的时候就看出这只猪不一样,“在自然环境里,野猪会主动回避人。之前的野猪跑到城市里、厂房里,我们去把它麻醉,这个过程都比较困难,甚至是惊险刺激的。但是这只猪就站在那儿,人可以直接给它打针,它也不会回避。”
到了救护中心,陈月龙发现,这只野猪“挑食”,还有追着人要食物的行为。正常情况下,被救助的野猪,在一到两周内就可以考虑放归野外。而它在救护中心住了一个月,如果人类没有第一时间为它提供食物,它会用鼻子使劲冲击铁网,表达不满。
最终,救护中心认定,这只野猪不再适合放归,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回到野外,非常有可能造成进一步的人兽冲突,所以它的余生将在救护中心与动物园内度过。陈月龙表示,这个结果使他感到非常遗憾,“这是人投喂造成的,野猪并没有做错什么,它只是吃饭,哪里有饭就上哪吃。”
是动物的问题,还是投喂者的责任
“所以是貉的问题吗?”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放也曾思考过和陈月龙一样的问题。
2021年,王放曾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主办的本土物种保护圆桌对话中分享过上海本土貉的故事。“因为疫情,空空荡荡的城市让貉快速扩散。2020年7月,上海一位市民被野生貉抓伤了,新闻铺天盖地。”王放发现,当他走进小区时,向来以胆小著称的貉不怕人了,后退了两步之后开始朝他撞过来,朝围观的人走来。从王放在现场分享的图片中,记者看到,画面里20多只貉正在抢夺市民投喂的猫粮。
“我们怎么能用猫粮喂野生动物呢?”王放认为,野生动物敢于进入城市,这是好事。“山水之间是人和野生动物共同拥有的生态系统,这个土地被我们选择,也会被野生动物选择,城市里的动物非常努力地在与我们共存。”
2022年11月,王放参与的上海第一次貉口调查数据显示,貉已在上海超过260个小区安了家。同时,调查得到几个关键的数字,在上海城市里貉的密度是每公顷1.08只,当一个正常的小区出现主动拿猫粮去投喂貉,或者湿垃圾管理不当等行为后,貉的密度会变成每公顷2.8只左右。“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认为貉出现异常,可能会引起人与貉之间发生冲突的密度。”
是貉的问题吗?在王放看来,不同的小区管理带来貉完全不一样的状况和行为,“大家管住自己的猫粮、垃圾,貉自然而然会回归到野外,去挖蚯蚓、捉老鼠,回到人和貉相对安全、和平共处的状态。”
人类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区与郊野的边界变得逐渐模糊,很多野生动物原有的自然栖息地被缩小后,野生动物进城的现象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人们一直在寻找答案。
王放认为,与野生动物相处的关键,在于保持距离、互相尊重。“保持距离,意味着我们不强行去干扰它们的生活,而互相尊重是我们去理解它们的需要,给它们留出安全距离和生活空间,如果我们给它们留一些缓冲和距离,它们其实都有自己的韧性和恢复的能力,这可能就是我们对待自然最好的态度。”
在陈月龙看来,不干扰,是对待动物最好的方式,从更大的角度来看,需要人们充分考虑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我们要更多地去关注野生动物在我们身边的生活情况,当我们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就能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绿化等角度,选择对它们生活没有那么大干扰的方式去发展。”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上海,禁止投喂野生动物已于近日被列入法律条例。10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明确规定,禁止投喂野外自然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动物。该《条例》还特别规范了栖息地修复: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方案的要求,采取原生植被保护恢复、水生态功能优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治以及特定野生动物引入等措施,对原生状态退化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修复,提升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