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杜甫:跟着我漫游南京,这儿我熟
  南京金粟庵路22号内
  金粟庵在瓦官寺西北方向不远处
  南京花露北岗12号

  最近特别流行Citywalk,翻译成汉语,叫散步、遛弯儿、轧马路。比较斯文的翻译,叫城市漫游。

  于是,这段时间,我们跟着不少文化名人在南京漫游,比如李白、刘禹锡、杜牧、康熙、乾隆、吴敬梓、朱自清……

  这些“导游”里,唐朝诗人占比很大。我们常常说,南京是大唐诗人的诗和远方。虽然那个时代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在今天的南京,仍旧很容易找到和大唐诗人相关的地名、景点。

  今天,文脉君邀请大家一起跟着唐代大诗人杜甫漫游南京。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文 白雁 钱念秋/摄

  杜甫诗中的南京

  有小伙伴诧异:杜甫?他来过南京吗?

  有杜甫(712-770)写的诗为证,请看: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

  诏许辞中禁,慈颜赴北堂。

  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辉光。

  内帛擎偏重,宫衣著更香。

  淮阴清夜驿,京口渡江航。

  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

  赐书夸父老,寿酒乐城隍。

  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淼茫。

  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杜甫的这首诗,诗名里直接出现了“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不过,和杜甫那些非常有名的诗相比,这首略小众,涉及的背景也略微复杂。

  这首诗大概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当时46岁,在长安担任左拾遗。

  758年,安史之乱尚未结束。就在前一年,也就是757年,唐朝军队收复长安,杜甫也是在这一年官拜左拾遗的。这年底,唐玄宗从成都回到长安,但是他的身份不再是皇帝了,而是太上皇,无权过问政事。皇帝是他的儿子李亨,也就是唐肃宗。

  为了防止老爸重新做回皇帝,李亨一面派人严密监视老爸,一面又做出一些展示父慈子孝情感的举动,并推恩及臣民。杜甫诗中的“诏许辞中禁,慈颜赴北堂。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辉光”,说的就是唐肃宗恩准这位叫“许八”的拾遗回家乡去省亲。

  许八其人,姓许,在家里排行老八,当时人在长安做官,他的老家在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许八担任的官职是右拾遗,级别比杜甫的左拾遗要低一些,因为唐人以左为贵。

  拾遗这个官职,是八品,级别不算很高,但工作很重要,负责“拾遗”,就是把不小心丢掉的东西给拾起来。实际上就是谏官,把皇帝不了解的民情、军情、宦情,以及皇帝的政策错误和行为错误等收集起来,汇报给皇帝知道。可以说,是皇帝的身边人。

  安史之乱期间,烽烟四起,到处都是战争,江宁又离长安比较远,这位在京城做官的许八,已经好几年没回老家了。这时候龙颜大悦,准他回家省亲,许八激动,朋友们也替他高兴。杜甫的这首诗,就是写给许八的送行诗。

  杜甫年轻时曾来过这里

  从诗歌的描写看,杜甫对许八回乡的路程很熟悉。“淮阴清夜驿,京口渡江航”,许八从长安去江宁,走的是陆路加上水路。

  许八沿着运河南下,要经过淮阴,就是今天江苏淮安的运河这一带。还要经过京口,就是江苏镇江。渡过长江,就差不多到江宁了。

  杜甫对许八的家乡江宁也很熟悉,他在诗里说,江宁这个地方有一样东西,一直令人念念不忘。是什么呢?“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虎头,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小名。顾恺之是无锡人,他在文学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们称他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杜甫诗里说,他在江宁看到了顾恺之的画,手法奇妙而变化莫测,看得他满心欢喜。

  从杜甫诗里的表述来看,我们判断他应该是到过南京。那么他到底有没有来过呢?就在这首诗的标题下面,杜甫其实还写过一个题记:“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

  意思是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到过南京,而且那时候就和许八认识了。当时还向许生要了一张画。这位许生,应该就是许八。要的画,正是顾恺之所画的瓦官寺的维摩诘画像的临摹品。

  杜甫到底是什么时候去江宁的,他在诗里没说。但从流传下来的各类文献典籍中,有学者推测,他应当是在20岁至24岁之间来到江南一带游历的。

  那时候,正值有名的开元盛世,大唐王朝一片欣欣向荣,年轻的杜甫也怀抱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在仗剑走天下。如果杜甫那时候的画像能够流传下来,一定是一张开朗、阳光、豪情万丈的脸,而不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瘦削、忧愁、满腹心事的样子,这个,是他中年以后的面孔,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的面孔。

  瓦官寺与金粟庵

  算起来,距离杜甫来南京,已经过去快1300年了。如果我们跟着杜甫的诗漫游南京,还能找到当年的瓦官寺吗?

  答案是可以。今天的瓦官寺,位于南京老城西南方位,花露北岗12号。地名叫岗,顾名思义,这里的位置要比周围高一些。

  据考证,瓦官寺始建于东晋兴宁二年(364),原为官府管理陶业之处,寺因此得名。当时的瓦官寺,距离长江很近,寺内有瓦官阁,站在上面可以凭眺整个南京城。历代文人都喜欢到这里来看风景,南京的老熟人、大诗人李白就来过这里,还写了一首《登瓦官阁》。

  瓦官寺历经沧桑,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带的地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寺是以花露北岗12号原妙悟庵为基础进行重建的。此处亦距古凤凰台不远,是南京的文脉之地。

  站在这里,插上想象的翅膀,仿佛能看到六朝时期,江水自凤凰台下流过的景象。

  原瓦官寺内的维摩诘画像,据说后来曾被移到镇江的甘露寺,晚唐时期则被收藏在长安宫殿内。

  就在瓦官寺西北方向不远处,金粟庵路22号,现在有一座金粟庵。金粟庵是后人在瓦官寺旧址上修建的大小寺庵之一,取顾恺之绘维摩诘壁画的典故,因维摩诘居士乃金粟如来应化身,故称金粟庵。金粟庵在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后重修。如今庵门额上“金粟庵”系赵朴初亲笔所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