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纪录片《程开甲》央视首播
讲述“两弹”元勋的传奇一生
  纪录片《程开甲》首映式现场
  1947年,程开甲(左3)在爱尔兰都柏林学术会议时(右1为物理学家薛定谔)
  程开甲(前排左2)与基地研究所地质水文室的同事们在野外选场

  “两弹”元勋,精神永存,他的一生与祖国紧紧相连!9月5日,纪录片《程开甲》首映式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共享大厅举行。

  该片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联合推出,9月5日至7日每晚八点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首播,并于9月11日起在江苏卫视等平台播出160分钟四集版本。

  

  现代快报+记者 储希豪 文/摄

  戈壁滩隐姓埋名二十余年,为国铸就核盾

  程开甲是从江苏吴江走出来的中国科学巨匠。

  1918年,程开甲出生在吴江盛泽镇;1937年,他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受教于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学界老师;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成为理论物理学家波恩教授的学生;1949年得知“紫石英号”事件,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先后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任教。

  1960年,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递给程开甲一张纸条,并说:“北京有重要任务需要你去,明天就去报到。”按照纸条上的地址,程开甲第二天就赶到北京,加入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成了国家最高机密。

  在罗布泊的二十余年里,程开甲参与组织指挥了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试验和首次地下核试验等各种类型核试验30多次。

  “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忍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这既是他一生创新攻关的座右铭,也是他淡泊名利的自画像。

  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核试验科学体系的创建者之一,程开甲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身后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八一勋章”“改革先锋”“新中国最美奋斗者”“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等中国科学家与中国军人的众多至高荣誉。

  程开甲的长女程漱玉,也是程开甲的技术助手。她在首映式上说:“他不止一次说过,国家和人民给了他很多荣誉,但他只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的代表。他对待生活简单随意,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拍摄制作历时近三年,珍贵档案首度公开

  纪录片《程开甲》生动还原了程开甲的一生,讲述他从艰苦求学、立志报国、归国从教,到领受使命、隐姓埋名、为国铸甲的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由于题材涉军、涉核、涉密,各级审批流程复杂繁琐,整个创作过程十分艰难。摄制组辗转新疆、青海、贵州、广西、浙江、河北、北京等地,并委托英国摄影团队拍摄,取得了大量珍贵画面,历时近三年才完成拍摄制作。

  在程开甲生前长期工作的新疆马兰基地,摄制组拿到了一部分鲜少公开过的中国核试验画面素材,全面、通俗地解读了中国首颗原子弹“塔爆”、首次空投、首颗氢弹、首次原子弹和导弹“两弹”结合、首次地下平洞、首次地下竖井等历次核试验,以及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和若干技术创新,使得纪录片不仅呈现了程开甲的传奇一生,也勾勒出了新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大致脉络。

  摄制组还深度采访原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副总工程师、研究所政委、多位工程院院士,及程开甲女儿、秘书、警卫员、传记作者等二十余位专家和见证者,并委托爱丁堡大学的学者,找到了上世纪40年代程开甲求学时期的学籍档案、博士毕业论文。这些珍贵的档案在纪录片中首度公开,此前连他的子女和传记作者都未曾见过。

  再现人物形象和声音,细节严谨

  纪录片开篇由程开甲晚年口述回忆自己的出生引出,将江南风格的小木马、花墙与老年程开甲的蹒跚背影结合,一位从江南水乡走出的大科学家形象跃然而出……

  程开甲一生都说着一口乡音浓重的“盛泽普通话”,该片创新采用了人物形象再现和声音再现结合的方式,寻找到一位外形、气质神似的演员,对照程开甲各个时期的照片,进行青年、中年、老年的模仿化妆造型,以不过分写实的虚化方式拍摄呈现。并从吴江当地邀请到一位老先生,对程开甲生前的口述自传文字进行略带吴语口音的独白配音。仿妆饰演、独白配音和艺术化的场景动画合成,几者创造性地巧妙结合,弥补了纪录片主人公已逝、生前采访影像甚少的缺憾。

  该片内容表述和画面使用十分严谨。程开甲带领二机部九所的科研攻关团队日夜奋战,以及在南京大学物理系的办公室、实验室等场景,大到六七十年前的实验仪器,“塔爆”塔顶是方形还是圆形,小到桌上的俄文书籍、计算尺,都经过仔细的考证,就连模拟程开甲在黑板上演算的复杂公式,也经过导演组仔细推敲,并特别请核物理学专家检查、确认无误。

  “非常庆幸我一生能为国家尽力,能实现‘奉献’的人生价值。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一生遵循热爱国家、热爱科学的信条,为了国家的强大不断创新,不断拼搏,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报效国家。”全片在程开甲97岁时珍贵手书的旁白,和他百岁人生若干个瞬间的呈现中结尾。

  主办方供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