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过云楼旧藏古籍书画精品合璧展出
北宋拓《定武兰亭》在南图首次公开亮相
  北宋拓《定武兰亭》五字未损肥本
  唐人写经《续华严经疏卷》
  宋刻本《龙川略志》《龙川别志》
  “明四家”题画的金扇面
  元代画家颜辉的《捕鱼图》
  清代画家吴昌硕的《老梅怪石图》
  扫码看视频

  敦煌藏经洞未被发现前便已传世的唐写经、北宋拓《定武兰亭》五字未损肥本、记录苏辙贬谪生涯记忆的宋刻本《龙川略志》《龙川别志》……多件重量级展品在同一场大展“相遇”,缘起于它们曾“同住”一座藏书楼——苏州过云楼。

  8月25日,南京图书馆联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苏州过云楼顾氏家族,共同举办“霞晖映世,源远流长——百年‘过云楼’古籍书画精品合璧展”。此次展览是过云楼旧藏古籍与书画精品的首次合璧,也是公藏机构与私家收藏的首次深度合作,汇集旧藏于过云楼的唐代至清代古籍和书画精品50种,集三家收藏之精华,唐宋气象、明清韵味尽显其中。

  现代快报+记者 刘静妍/文 顾炜 王曦/摄

  历经百年沧桑,过云楼藏书在江苏合璧

  “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江苏人文渊薮,在中国私人藏书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苏州顾氏过云楼藏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介绍,过云楼得名于苏轼《宝绘堂记》中“书画于人如过眼云烟”,由苏州顾氏收藏的开创者顾文彬于1874年起开始建造。

  历经时代沧桑,过云楼藏品辗转得以延续。1991年,南京图书馆在得知过云楼一批旧藏古籍即将出让的消息后,为保护这批古籍不致流散,紧急筹措资金购买。此举得到顾氏后人的支持,南京图书馆最终整体购入过云楼约四分之三旧藏古籍,541部3707册,并专架收藏。2012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通过竞拍购得其余四分之一古籍,179部1292册。“这实现了过云楼藏书在江苏的合璧,当时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陈军说。

  “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中国自古就有农历六七月晒书的习俗。刚过去不久的七夕节,不仅是古代情人节、乞巧节,还是“晒书节”。陈军表示,此次展览在这个时节开幕恰逢其时,希望“让过眼之烟云,化作最美之霞晖”,共同呵护“古籍之光”。

  北宋拓《定武兰亭》五字未损肥本首次亮相

  王羲之《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短短300多字,美了1600多年。它何以魅力不减?历代流传着不同的拓本、摹本。

  其中,北宋拓《定武兰亭》五字未损肥本笔法厚重,字形肥美,结体紧凑,字口清晰可辨,被董其昌称为“法书第一”。它由过云楼顾氏家族后人收藏,此次展出是首次公开面世。“这个拓本的公布,将改变当前对兰亭拓本的认知。”陈军介绍。它为《兰亭》书法、美学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可以解答之前学者的诸多疑问,比如“崇”字山下两、三点之争,“和”字口部是口还是日等。

  这卷《兰亭》上,盖了96方鉴藏印,涵盖宋元明清各代,还有历代著名书家和鉴藏家观赏后写的题跋。“这显示了它的流传有序,十分难得。”陈军说。

  唐写经、宋刻本媲美,多件重量级展品同时展出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挖出了大量佛教经卷、社会文书等文物,举世闻名。而早在1882年,传世的唐人写经《续华严经疏卷》就已被过云楼收藏,过云楼主人顾文彬在他编撰的《过云楼书画记》中,把这卷写经列为书类收藏第五件。

  “唐代非常重视写经,大师云集,名家辈出,是中国写本史上的极盛时期。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唐写经,几乎都是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之后,才流传于世。而过云楼这卷写经,在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之前,便已流传于世,这是非常稀有的。”展览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唐代写经,宋代刻本也因传世稀少而弥足珍贵。宋刻本《龙川略志》《龙川别志》是存世孤本,曾被称为“中国古籍普查重要发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刻本《锦绣万花谷》也是存世孤本,曾创下“国内古籍最高拍卖价格”。

  珍贵的宋本书,除了版本难得一见,还留存着历代著名文人的“印记”。《龙川略志》《龙川别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著作,是他被贬谪到循州龙川(今属广东)时写的回忆性杂记,通行本多是两志分刻,而此次展出的是现存唯一一套两志“合订本”。在被过云楼收藏之前,早在康熙年间,曹雪芹祖父曹寅也曾收藏它,因此每册都钤有“楝亭曹氏藏书”朱文印记。

  古籍、书画合璧展出,历代名家名作云集

  “左卷右书”“云蒸霞蔚”“融古贯今”“源远流长”……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有刻印精良的古籍珍本,还有极具代表性的名家书画精品。

  明代江南才子“天团”——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称为“明四家”,个个都是诗书画三绝。这场展览中,“明四家”题画的金扇面在同一格展柜中“合体”了。时隔四五百年,扇面仍金光闪闪,画作题材汇集山水、花鸟、人物等。一套小小扇面,带观众窥见明代诗书画艺术的“天花板”。

  元代画家颜辉的《捕鱼图》、明代画家陈洪绶的绢本设色花卉、清代画家吴昌硕的《老梅怪石图》……在过云楼里,穿越时空赏遍历代名家名画。陈洪绶用简洁的线条勾勒了一个透明瓶子,娇艳盛放的花卉插在瓶子里,花枝清晰可见。“这是这幅画的一个特别之处。一般古画里,陶瓷花瓶插花,只能看到花朵部分。”展览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反映了玻璃材质器物在明代已逐渐开始普及。

  据了解,民国时期,过云楼所藏书画精品千余件,古籍善本约1300种,名扬海内外。抗战时期,日本人曾到上海顾家住所,有意得到藏品,但顾氏家人严守秘密,无论生活如何拮据,从未售出一幅书画。新中国成立后,顾公雄、顾公硕等顾氏后人曾分别将所藏书画捐献国家,现分藏于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