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不少游客发现,修缮一新的甘肃天水古城在商业化运营后,文保院落内进驻了诸多业态。不仅参观区域受限,消费门槛提升,一些建筑甚至被“改头换面”,危及院落安全。
媒体调查发现,从2015年至2021年,甘肃省天水市财政拨付西关古城保护资金就超过8.88亿元,没想到的是,花大成本修缮的结果就是这个。
说好的古城建筑修缮,但古建筑“画风”突变。 在天水古城内厚生巷13号的一处日式风格餐厅,原是建于明清时期的文保院落。原来是庭院宽敞、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中式古建风貌,现在改造成日式风格,西厢房外还加盖了两间日式小屋。
根据规定,古建筑改变用途和业态,必须依法向文物部门报批。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商户并没有履行必要手续。由此带来几个明显问题。其一,改造施工本身,不可避免对古建筑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其二,用作餐饮经营,留下了火灾等各种安全隐患;其三,文物古建筑一旦用来经营项目,日常的文物保护就无从谈起;其四,文物的最大价值是精神和文化层面的,而不是一味用于商业开发。合理利用无可厚非,但是直接损害文物古建筑的过度商业开发,必须制止。
公众想知道,商家为何如此任性?显然,运营公司不会不知道履行相关手续,不过是利欲熏心,把文物保护抛之脑后。但有关部门竟以没有收到任何报批手续,所以无从监管来推责。可见,监管放任不管才是根本原因。
最新消息,天水市委、市政府回应称,当地立即成立核查组制定整改措施,跟踪推进整改。希望当地能用心整改,一方面,严肃追责相关责任人,避免再犯;另一方面,还天水古城本来面目,让文物和古建筑得到切实保护和修缮。
现代快报评论员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