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剑湖上泛舟,芳茂山上踏青,丁塘河边漫步,革新河畔吸氧,白鹭、斑鸠、桃花水母、地衣等生物相继涌现……通过治污、添绿、修复、节能、降碳,常州经开区做好“生态绿”“城乡绿”“产业绿”三篇绿色文章。
常景轩 陆文杰
生态绿:天蓝水清鸟飞回
家门口的宋剑湖,是摄影爱好者陈明华的固定拍鸟点。“我常到湖边蹲守拍鸟,从前很难见到的白鹭,这些年越来越多,还有黑水鸡等水鸟。”
宋剑湖畔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遥观镇推进的三期生态湿地改造提升工程,聚焦湿地修复和水环境提升,实施厂房搬迁、河道清淤、坡岸整治,让原本水质恶化的宋剑湖恢复了水清岸绿的好景色。
不远处,遥观镇前杨工业园的集中式工业废水预处理“绿岛”项目,实现日处理工业废水能力2000吨,惠及周边150余家企业。
在常州经开区大气国控站点专班指挥部,工作专班利用覆盖全区的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系统,开展大气质量管控应急调度、协调和指挥工作。
今年上半年,常州经开区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截至7月,PM2.5浓度均值为3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3%,浓度值位列全市第二、市区第一;优良天数比率为77.8%,同比增加7.1%。1—6月,国考五牧断面和省考戚墅堰断面水质为Ⅲ类,劣Ⅴ类支流支浜比例由2021年的40%下降至9%。
城乡绿:开窗见绿出门入园
紧邻312国道,占地80余亩的横林中心公园为居民徐素玉“解锁”健康提供了便利。去年改造完成的横林中心公园,修复水生植物920平方米,并更换了河边木栈道以及节能灯,加装了钢结构雨棚,满足了市民的游园需求,为工业重镇增添了一抹“绿”。
这样的大公园,成了各镇、街道的“标配”,宋剑湖湿地公园、横山桥中心公园、丁塘河湿地公园、运河公园、圩墩遗址公园串起了常州经开区绿色“动脉”。而35个“口袋公园”的打造,让“被遗忘的角落”变为“金角银边”,“绿口袋”传递着“微幸福”。
由城到乡,绿意越来越浓。经开区成功创建4个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55个规划发展村全部达到区级美丽宜居标准,绿色田园风景亮丽。
上月初,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横林镇狄坂村宅改一期分房工作启动,首批16套三层别墅将迎来新主人。漫步周边,500余亩高标准农田与河道连成一片,片片翠绿映入眼帘。以“巷陌田园、生态狄坂”为定位,狄坂村着力打造水乡田园古韵的特色田园乡村典范片区,绿化覆盖率达39%。
产业绿:
企业园区“流金淌银”
作为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常州经开区现有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市级绿色工厂16家;全区实施32个绿色产业重点支撑项目,总投资额达395.44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3.38%。
企业深挖产业“含绿量”,园区更新提升发展“含金量”。全区制定《园区更新规划(2021—2025年)》,确立5年更新改造23个片区、整治提升工业用地2万亩以上的发展目标,彻底整治“危污乱散低”企业。
肩负绿色发展使命,位于横山桥镇的绿色涂料集聚区现已开工,总规划面积约650亩,总规划产能60万吨,将通过5年时间,推动涂料企业以新带旧、集聚发展。“集聚区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少排放废水5万吨、氮氧化物41吨、挥发性有机物1013吨,年削减综合能耗350吨标煤。”安全领域专家刘杰说。
作为横林镇企业数量最多、集聚度最高的村庄,崔北村开发强度虽大,但亩均产出远低于全镇平均水平,老旧工业园区也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横林镇在该村启动绿色家居产业园建设。当前,916亩的绿色家居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将为地板家居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再造绿色安全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