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现代快报报道: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盐城东台市时堰镇陈庄村村民宋一华创建的“红色文化收藏屋”,看到里面收藏的4000多件饱含时代印记的老物件,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对老物件有着特殊的感情,也为后人留住乡愁。”30多年里,宋一华为此花掉了不少积蓄。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早已融入人民群众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念兹在兹的“情感归属”“乡愁印记” 。
如今,各地一些民俗文化馆、乡愁博物馆屡屡被人们所发现。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很多传统村落渐次消失,公众心灵普遍缺乏皈依感的情境中,这样一个民俗博物馆已经成为群众的“乡愁”安放之地。在乡村旅游成为不少人出行的重要选择的情况下,民俗文化馆自然也是乡村文旅谋篇布局的重要拼图。要让这些民俗文化馆持续“发光发热”,助推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仅凭个人和村委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笔者希望地方文旅部门能够组织专家、学者将民俗文化馆作为一个课题进行认真调研,并系统性、目的性地去挖掘地域内的独特文化。河南 樊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