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大江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6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非典型梅雨
为啥变多了
副热带高压北抬不稳定是幕后推手

  眼下,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陆续进入梅雨季。在经历了首场“暴力梅”后,端午假期后期苏南地区梅雨将再次登场。除了“暴力梅”,“梅姑娘”的套路还有很多样,空梅、枯梅、二度梅,都是她的专有名词。近年来,副热带高压北抬非常不稳定,经常北上南下,反复横跳,直接带偏了“梅姑娘”一起摇摆,也让梅雨和非典型组成了“固定CP”。

  

  现代快报+记者 徐红艳 综合中国天气网

  每年的6、7月份,在我国江淮流域一带都会出现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这种天气被称为“梅雨”。在气象上,我国有专门的梅雨监测区域,分为江淮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三个区域。主要影响区域包含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6省1市。

  一般来说,长江中下游的典型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不过,也有一些年份梅雨不走寻常路,被称为非典型梅雨。非典型梅雨特征包括过程性降水、高温和强雷雨天气等。根据江苏省气象台预报,今年入梅后雨带南北摆动,有明显间歇,降雨阶段性特点明显,梅雨期多强对流天气,并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呈现非典型特征。

  现代快报记者统计发现,近年来,江苏非典型梅雨逐渐增多。在非典型背景下,“个性”复杂多变的“梅姑娘”创造了不少专有名词,比如暴力梅、空梅、二度梅、倒黄梅、丰梅……其中,“暴力梅”其实是近几年对雨量大、强度强的梅雨的形象说法。今年刚刚入梅,长江以南地区就遭遇了阶段性“暴力梅”。2020年“超级暴力梅”更令大家记忆犹新,刷新多项纪录。当时,安徽、江苏、湖北、上海等地共有33市(县)连续降水日数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当时“暴力梅”在江苏持续43天,列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位。

  空梅是指梅雨季几乎没有雨,无连续阴雨天,降水量异常偏少,极易出现伏旱。比如2019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南,导致江淮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了空梅。叠加盛夏高温气候效应,局地出现了伏旱。

  二度梅是指首个梅雨期结束后,再次出现持续多雨天气,10天中有6天出现降水,且副高脊线维持在北纬27度以南。上世纪90年代,浙江曾出现多次二度梅。

  倒黄梅大家比较熟悉,是指出现盛夏特征后,闷热潮湿的多雨期重新回归,并维持一段时间。

  丰梅是指连阴雨日数长,降水量大,当雨量异常偏多时也称“暴力梅”。2020年是显著的丰梅年,江淮流域入梅早、出梅晚、梅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异常偏多,湖北、安徽梅雨期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为啥近年来非典型梅雨会变多?副热带高压是幕后推手。夏初,副高的北部边缘移动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南北冷暖空气被副高庞大的身躯阻隔,难以相遇,只能沿着副高的边缘交汇,成云致雨,因此,梅雨带通常是一条狭长的雨带。而在副高控制区域内,盛行下沉气流,天气一般晴朗,当副高北抬完全覆盖至长江流域一带时,天气转为高温炎热,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江流域一带梅雨走了,高温又来了。

  这是传统意义中的典型梅雨和盛夏高温的成因。但近几年,梅雨压根不按套路出牌,常常是急躁的猛烈大暴雨开场,下几天就烈日暴晒,完全不符合典型梅雨的复杂标准和规定,出现了典型的非典型特征。

  对此,科普博主“中国气象爱好者”近日发文解释说,首先要认识到梅雨带的本质,它就是副高北侧的季风雨带,梅雨带在华南下的雨就叫龙舟水,在长江中下游等地下的雨叫梅雨。如果副高规规矩矩地按照气候规律,5月靠岸华南,6月控制华南,7月控制长江流域,那么梅雨带也会规规矩矩地北抬。但这几年,副热带高压的北抬非常不稳定,经常大起大落,反复横跳,梅雨带也会跟着副高上蹿下跳,让长江流域梅雨那么非典型了。以前典型梅雨的冷暖空气长时间对峙的环流形式,被环流系统的南北摆动所替代,雨带也就随之摆动起来。所以,近年来大家感受到的梅雨期天气不是一直雨水不断,而是时晴时雨,中间还有高温串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