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6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6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一笔写人生 万墨养精神
——走进端木利银的书法世界
  端木利银
  
  1972年生于盐城,祖籍南京溧水,斋号沐庐、双荷堂,研习书画四十载。现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特聘书法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标准草书学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盐商书画院院长。
  国画 《永相随》
  草书 《道法自然》
  隶书对联《金闺旧籍联朱鹭,丹桂新香散紫泥》
  篆书《心经》
  草书 自作诗
  行楷对联 《袖里虹霓冲霁色,笔端风雨驾云涛》
  行楷对联
  《青云拟黛山千叠,画阁烟笼柳半天》

  □耿学忠

  中国书法,作为古老中华文明的指纹和血脉,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和人文信息,绵延千年经久不衰,成为世界文明中的一朵奇葩。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书法,是节奏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当代的中国书家,尽管面临全球化语境的逼迫,也出现了诸如突出空间分割和追求视觉冲击的所谓现代书法,形式丰富而内涵退化,但更多的仍然是秉承恪守并发展中国传统,用当代人的思维进行个性化的艺术阐述和性情化的艺术处理。端木利银,就是这样一位日臻成熟的中青年书法家。

  走进他的书法世界,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他追寻“二王”、米芾的魏晋风韵,融合晋唐、兼采北碑的创作路子,以正为奇,醇厚、自然,线条绵密精警,在纯熟中透出生色,可谓性情发露,气韵满纸。

  他的小楷尤为精到,字字珠玑;大字行楷法度谨严而不失流美,在不经意的点画使转间,做到字间生金,行间润玉。他的隶书,将行书之笔意、简书之率意、汉碑之雄浑融为一体,一扫文人书法的“怯弱”与“美饰”,毫无那种忸怩轻佻、弄姿作态之气,形成纯任天然、意态风雅的自家风尚。他的大草,风神洒脱而八法犹在,老辣间蕴含冷峻,连绵中彰显骨力,峥嵘雄健的气势扑面而来。运用绘画中的皴法、水破墨法,款款书来,智巧兼优,心手双畅,不雕不饰中彰显出一个中青年书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素养。

  书法作为一门抽象的艺术,创造性极强,才情自然必不可少。端木先生祖籍溧水,出生在江苏盐城,少年时便爱书嗜书,博参古典,临帖甚丰。将历代经典墨迹和刻帖临摹得烂熟于心。

  他求学虔诚、行事稳健、待人谦朴,师从著名书法家徐利明先生,特别是被省委党校特聘为专职书法教授后,更是使他学识渐丰,志趣愈深。他遍访时贤,问艺尤勤,反映在书法上便是健康的精神和从容的气度。书法初级时是写“字”和“结构”,中级阶段时是写“人”和“情感”,高级阶段写的是“文化”和“精神”。

  “二王”、米芾、黄庭坚、于右任等一代代书法大家,不仅传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也书写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华彩篇章。而端木先生,正是这样一位自觉以传统文化修养自身品格的书家,书法是他生命之血液,生活之滋养,情感之归依。

  生活在变革时代的书法也体现出不主故常的革新精神,创变的锐气时常体现于笔端。端木先生已经深刻意识到创造的艰辛和严峻,如何在传统的积累上深度挖掘、寻找创变的契机;如何在时代意识和古代审美规范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如何在保持传统艺术精神的延续性的同时,化古为新,创造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书法艺术,正是他发挥心智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

  

  (文章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办秘书处处长耿学忠)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