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记者 刘峻)夏季到来,气温逐渐升高,草木茂盛,蜱虫也进入繁殖高峰期。人们遭遇蜱虫叮咬的情况时有发生。各地出现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患者。
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蜱虫病”。病例主要分布在植被丰富、气候湿润的丘陵地区。发热伴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腹痛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常有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发热伴传播途径尚不确定。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主要途径为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引起病毒传播。也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报道,主要途径为直接接触危重病人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引起传播。
该如何预防发热伴?专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黏附;不要穿凉鞋。
第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使用)可维持数小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野外活动结束后,最好上下检查一遍的身体,尤其是头皮、腰部、腋窝、 股沟和脚踝下方等部位。如果携带宠物进行野外活动,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在野外晾晒衣物、被褥等,收回时也要检查表面是否有蜱类附着。
第三,如有蜱叮咬,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虫,取的过程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里,建议及时到附近医院处理。同时,密切观察14天内有无发热及其他症状,如出现相关症状应迅速就医并告知医生有蜱叮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