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4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6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山水有境 园林诗意——谢士强中国画作品赏析
  《天寒园净》 69×138cm 2022
  《曲园清音》 200×240cm 2016
  《天池胜境》 50×50cm 2020
  《天池禅音》 50×50cm 2020
  《山房碧林》 180×200cm 2023
  《闹红一舸》 180×776cm 2022
  《大洼写生之二》 45×60cm 2014
  《査济写生之二》 45×60cm 2014
  《云壑烟林》 38×50cm 2020
  《山色清丽》 38×50cm 2020
  《雪色园空》 39×65cm 2017

  谢士强

  

  江苏省睢宁县人。1995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200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曾任教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馆专职画家,江苏省书画院特聘画家,首都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工程人才,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苏州市姑苏文化重点人才,苏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

  曲砌虚庭

  □谢士强

  曲砌虚庭,玉影半分秋月。

  艳歌芳酒,夜深醉踏长虹。

  ——顾文斌题怡园玉虹亭

  

  顾文彬题的怡园玉虹亭楹联,出自宋诗人周密的《过秦楼·绀玉波宽》:“绀玉波宽,碧云亭小,苒苒水枫香细……曲砌虚庭夜深,月透龟纱,凉生蝉翅。看银潢泻露,金井啼鸦渐起。”诗意盎然,字字珠玑,写出了园林的诗意、词境、文韵;写出了园林儒风、道骨、禅机。

  近几年苏州园林一直是我山水创作的母题,园林中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都蕴藉前人的情怀和哲思,都折射着昔日的光华,沉淀着岁月的沧桑,积累着千年的悲喜。“曲砌虚庭,绀玉波宽”时时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和憧憬。漫步园林时,我会刻意去找寻自己的心迹,去倾听古人内心的吟唱,去触摸园林主人思想的脉动。美可以有形,亦可无形。这种无形的美飞舞在闻香问梅、待云听雨的遐想中,奔流在风月无价、山水有情的感怀中,凝结在集虚观静、通幽入胜的哲思中,个中美妙,直教人一咏三叹,欲罢不能。在感叹园林的前世今生时,深悟园林在春去秋来间,虽然命运多舛,却依然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清人沈朝初《忆江南·春游名胜词》中写道:“苏州好,城里半园亭。几片太湖堆崪葎,一篙新涨接沙汀,山水自清灵。”这概括了苏州山水风物之美和宅第园林之盛。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同样感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曲砌虚庭四字更是涵盖了园林中的风物之美,造境之美,建筑之美,从而才孕育了清灵佳秀的“城里半园亭”。园林讲究曲径通幽,山水绘画中对树的描绘要求无一笔不曲。可见“曲”之一字在园林和绘画美学中的重要位置。苏州园林处处显曲折,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这体现了园林的造园美学。“曲”在园林的营造法式中无处不在,曲廊、曲水、曲路、曲桥……这些曲的营造不仅仅可以在视觉上形成一个阻挡,使游玩者更愿意走动起来,而且增加了游憩者和园林景观的接触。“曲径”的这种空间导向性的审美功能,其最终目的是使审美主体达到幽、深的审美境界,一转一深,一转一妙,即所谓“曲径”方可“通幽”。

  “虚”在园林中更是无处不在,中国建筑四杰之一,园林研究泰斗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说:“园之妙处,在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相称。”可以说中国园林的美妙,很大程度得益于虚实手法的运用。虚实之间,成就了园林的韵律及空灵之美,园林中厅堂为实,庭院为虚;粉墙为实,漏窗为虚;花木为实,阴影为虚;湖石为实,池水为虚。童寯先生总结三大造园要素: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三为叠石。我想大概就是虚实互映的手法,在造园三要素上的运用所营造出的视觉节奏,让中国园林才如此耐人寻味,充满了含蓄不尽的美妙。

  园林的美,让你分不清是藏是露,是天然还是人意,是静是动,是虚是实。但每一次独步园林中总会有些许感动,园林的美就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探幽中,就在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疏朗中,就在静观小筑俩不厌的意会中独自绽放。

  园·音

  □谢士强

  园林有声音吗?曰:“有。”

  风中松涛、雨打芭蕉、残荷听雨、蝉噪鸟鸣、游人嘈杂、孩童嬉闹……交响成曲。

  一座苏州城,半部园林诗。园林是无声的诗,是立体的画。其中更凝聚了自然中许多曼妙的声音,静下心来一起倾听,你一定会为古典园林的声音美倾倒。古人在造园时,虽大多有与世无争、逃避喧嚣、追求静溢之心,但试想身边如真的无声,难免会有落寞之感。

  沿着沧浪亭“翠玲珑”的竹林小路漫步,竹风习习,沙沙作响, 空气中也弥漫着竹叶的清香。雨天,在拙政园的“听雨轩”俯瞰下面的水池,池里面种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再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于是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在狮子林西部,当游人从“暗香疏影楼”西侧拾级走上假山,刚踏上西边走廊,便见一亭,驻足,屏息而聆,可闻潺潺水声不绝于耳。转身一看,此亭叫“听涛亭”。侧耳静听声音,或可想象为匡庐之三叠泉,泉声悦耳,美妙动听。

  这些都是园林中可以听到的实实在在的声响。

  来到拙政园中部池岛上的“雪香云蔚亭”,南面柱子上缀有抱柱联,为明四家之文徵明所书:“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你独自仁立在亭子间,轻吟联语,耳边似闻蝉噪鸟鸣之声。其实,此时的耳边什么声音也没有,四周一片寂静,但为何好似有蝉鸣之声?也许这就是典型的文字传声,当然这也是园林中的虚拟之声。

  时下在园林造境中,有一个新鲜的名词称之为“声音景观”,不知古人在造园时,是不是也考虑到了?当以视觉感受为核心内容的景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其他感官(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体验的景观设计开始引起重视。这其中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官。声音景观的设计在环境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声音可以加深人们对景观的印象,丰富一般人群对景观的感受。人们游走于景色优美的现代园林景观中,在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开始向往听到自然界的鸟鸣、 蛙叫、风声、雨声、泉声,怀念那些能引起人们回忆的声响。

  有时细想起来,古人为何在造园时,会将声音考虑进去?其实就是想静中生动,动静结合,无声处求声,动中求动,不如静中求动。这样园林的景致才会更加生动,从而有了烟火气。或者也是为了追求更加安逸的“安静”,动静皆宜。这样也许能给游赏园林的人们带来另外一种美的享受,起到了赏心悦目的观赏效果。

  园林美景如同一帧帧优美的画面,而园林中的声音好像就是画面外的配音,这声音有时是实的,有时是虚的,需要观者自己去想象,这就是更高境界的审美,即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画园何尝又不是这样呢?画家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经营位置,计白当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湖石曲桥,亭台楼阁,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笔由心生,笔笔生发,最终浑然天成。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石、一树、一亭、一阁都耐人寻味。高下参差,疏密对比,掩映藏露,都是对自然的概括和提炼。绘画以笔墨为丘壑,掇山以土石为皴擦;园林以湖石花木为载体,衬以白墙、黛瓦、漏窗、曲水来烘托其幽雅意境。宜掩则掩,宜屏则屏,宜敞则敞,宜隔则隔,宜分则分,因势利导,妙笔生花,咫尺千里,佳构方成。

  一阵清风拂过园林中的花草林木,和着风声低唱浅吟,顷刻间所有烦忧也会随着清风飘向远方,只留下与自然的低声私语和悠然心情,园音成景,诗意悠然。在园林的种种声境中去体味诗意的韵致,去享受创作的快乐,去感悟人生的真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