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清晨,曙光从东风着陆场的地平线升起,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返回地面。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三名航天员相继出舱,状态良好。
当天,他们乘机平安抵达北京。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领导到机场迎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之后,他们将在京与新闻媒体集体见面。
现代快报+记者 是钟寅 储希豪
返回舱落地,费俊龙连说3个“很好”
“我们已安全着陆。我们3个人感觉都很好,状态很好,身体很好!”费俊龙在返回舱落地后,连说3个“很好”,指挥大厅里响起热烈掌声。
出舱后,三名航天员逐一发言。费俊龙说:“回家了!向祖国人民报告,我们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完成了在轨所有的工作和任务,现在顺利回到了祖国,现在感觉良好!”
邓清明、张陆都是第一次往返天地,心情更为激动。邓清明说:“我回到地球怀抱、回到祖国的怀抱,看到这么多亲人,现在非常非常高兴、非常非常幸福!感谢全国人民对我们的关注、支持和鼓励,也感谢航天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180多天的陪伴,我非常想念家,非常想念家乡。25年的飞天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梦想的力量,更加相信坚持的力量。无论年龄多大,能够被祖国需要,就是最幸福的。”
东风着陆场朝阳初升,壮美景色,让刚刚出舱的张陆感慨万千:“能够回到地球,沐浴在阳光下,真的很好。我在空间站的时候,经常会在舷窗眺望,想寻找我的祖国、我的家乡,也寻找那汪洞庭湖。”他表示,虽然厚厚的云层常会阻挡视线,但他知道,祖国和家乡都装在心里。他期待着尽快调整好身体,随时准备再次挑战太空。最后,他分享了在4次出舱任务后的一句感悟——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
第一顿饭吃的是“家乡味”
在着陆前,专用医监医保医疗车就已准备就绪。该车对航天员返回地面、重力再适应、医疗救护等方面进行保障,航天员上车后脱下航天服,补水、进餐。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生活6个月之久,会出现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和立位耐力差等问题。因此,航天员着陆后,需在舱内用较长时间来适应地面重力环境。适应之后,航天员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出舱,并且出舱后所有活动全部采取坐位,以确保航天员安全。
航天员在车内吃上了返回地球后的第一顿饭。江苏昆山的费俊龙,早餐是一碗鸡汤面,他还要了两个煎鸡蛋和一份青菜;来自江西宜黄的邓清明,早餐选了抚州米粉,又点了一份猪肉大葱饺子;来自湖南汉寿的张陆,则选择了常德米粉和汉寿玉臂藕。随后,三名航天员坐上飞机返回北京。
航天员身体恢复期约半年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了186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此次飞行任务期间,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4次出舱活动,成为执行出舱任务次数最多的乘组。同时,他们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历次任务中,平均年龄最大的乘组,他们回到地球后身体机能如何恢复?
回到北京后,航天员要进行身体恢复,分为隔离恢复期、疗养恢复期和恢复观察期三个阶段。
隔离恢复期内,航天员要适应地球重力环境,提高立位耐力,消除飞行后疲劳。隔离期内,航天员医生要对航天员实施医学检查,包括临床各科常规检查、立位耐力检查、平衡功能检查、人体成分分析、心血管调节与控制功能、人体功能状态检测等。
医学疗养期内,航天员将入住疗养院,在继续恢复健康的同时逐渐增加活动量,进一步增强航天员体质,加强生理机能储备,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
恢复观察期内,会继续检测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确保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航天员如果身体情况良好,就可开始正常的日常训练。按照以往经验,航天员也将在此期间与公众见面。
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主任徐冲介绍,航天员返回地面的恢复,整体需要约半年时间。后续工作会按照循序渐进、系统全面的指导思想进行。安全是“后恢复”工作的核心,会采用“一人一策”的方式。
现场
费俊龙母亲:
回家给你做红烧肉吃
快报讯(记者 徐晓安)6月4日清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凯旋,并且状态良好。在专用医监医保医疗车内,来自苏州昆山的费俊龙,吃了一碗鸡汤面,再加两个煎鸡蛋和一份青菜。看到儿子顺利返回地面,又吃上了家乡的美食,母亲钱阿玲高兴地说:“回来给你做红烧肉吃!”
费俊龙返回前的这些天,得知他消息的父母分外激动。老两口已经4年没见到儿子了,希望儿子回来把身体调养好,一家人早日团聚。
1965年出生的费俊龙是土生土长的苏州昆山人,离家在外,家乡的美食也是他最惦记的味道。费俊龙曾说:“我每次回到家乡肯定是要尝尝家乡的美食。江南水乡的年货比如咸肉、咸鱼、咸鸡、肘子,挂在家里能挂一排,很有过年的感觉。”
除此以外,费俊龙比较偏爱甜食,比如青团。“我每次回去母亲都给我做。其实现在北京也有青团,但是说实在的,不是那个味。”还有昆山的奥灶面,那味道也是一绝。
说起苏州美食,不能不提阳澄湖大闸蟹。费俊龙的父亲费长宝曾回忆:“他小时候一放学,或者是一到星期天,就去河里抓螃蟹。现在,每到吃大闸蟹的季节,他总会打电话回来问今年螃蟹怎么样,每年我都会给他寄点过去。”
盘点
186天太空之旅都经历了啥
自2022年11月29日发射入轨以来,神十五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度过了186天,成为我国平均年龄最大、在轨时间最长、出舱次数最多的航天员乘组。那么,他们的太空之旅,都有哪些精彩时刻?
现代快报+记者 储希豪 是钟寅
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神舟十五号乘组是目前我国执行空间站任务平均年龄最大的乘组,指令长费俊龙时隔17年再出征太空;坚守飞天初心的邓清明为此默默准备了25年,从未放弃;张陆备战12年,夙兴夜寐、沐雨经霜。
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托举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直奔苍穹。次日,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打开“家门”,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这是中国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并齐喊“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之后,神舟十五号乘组与神舟十四号乘组进行了面对面的工作交接。2022年12月2日,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接过中国空间站的“钥匙”,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在轨交接,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了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今年5月30日,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又在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进行了中国空间站第二次乘组在轨轮换。
开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
神舟十五号是中国航天第10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
依据规划,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意味着组装建造阶段正式进入尾声。
同时,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期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
三名航天员在太空度过了空间站建成后的首个新春佳节,向全国人民送上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此外,他们还推出第二届“天宫画展”,其中包含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青少年绘画作品。
今年4月20日,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少年开展了一场有趣的“天地问答”。
我国出舱次数最多的航天员乘组
在轨期间,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共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今年2月10日,“圆梦乘组”完成出舱首秀。这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费俊龙、航天员张陆首次漫步太空。
3月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费俊龙、张陆在地面工作人员和邓清明的配合下,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任务,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
3月30日,航天员费俊龙、张陆第三次进行出舱活动;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
在四次出舱活动期间,神舟十五号三名航天员在舱内舱外密切协同,先后完成了舱外扩展泵组安装、跨舱线缆安装接通、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安装等任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实验奠定了基础。
除了太空行走,神舟十五号乘组还配合完成了多次空间站货物出舱任务,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利用货物气闸舱完成货物出舱,并完成了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28项航天医学实验和38项空间科学试/实验,获取了宝贵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