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情系江苏 共筑梦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5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海内外乡贤嘉宾
共话“江苏文脉与中国式现代化”
  嘉宾在《江苏文库》“书墙”前驻足
  扫码看视频

  时隔四年,江苏发展大会重启大幕。5月20日下午,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文化江苏建设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江苏文脉与中国式现代化”,应邀回家的海内外乡贤嘉宾欢聚一堂,共赴思想盛宴。

  论坛上发布了《江苏文库》阶段性成果。

  

  现代快报+记者 裴诗语 刘静妍

  王子扬 胡玉梅 李艺蘅/文

  顾炜 顾闻/摄

  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钱乘旦,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创会会长成中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城市史学会会长熊月之,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以“文化自信自强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展开主旨演讲。

  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樊和平主持,他说:“这场主旨演讲为破解重大时代课题,提供了具有江苏气息的时代智慧。”

  钱乘旦:

  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保障

  

  

  

  

  钱乘旦出生在常州,在南京工作、生活了40多年。“伟大的成就来自于正确的现代化道路,我们走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之路,这条路是中国人自己摸索出来的。”钱乘旦说,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但现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只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现代化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钱乘旦认为,中国既要向其他国家学习,永远做小学生;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让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服务于中国现代化。

  许倬云:

  江南一带人才辈出

  “江苏各地都有各地的长处、各地的特点。”93岁高龄的许倬云视频致辞。聊起自己的故乡,许倬云心潮澎湃。他特别提到了江南:吐纳江海,襟带湖山,东南各地荟萃于太湖周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许倬云表示,江南一带人才辈出,无锡东林书院的这副对联影响了文人士风,形成了传统。

  洪银兴: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文化赋能

  

  

  

  洪银兴解读了江苏沿江地区经济发达的文化基因。一方面是崇文重教。江苏出状元多、出院士多,沿江的整体文化素质高。另一方面是企业家文化、实业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所涉及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升。”洪银兴表示,现代社会的人应处在一个连续不断的教育过程中,只有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才能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成中英:

  江苏文脉有责任把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

  成中英出生于南京,隔着屏幕问候家乡,他显得十分动容。他以江苏文脉为例,介绍了中国文化气质与精神。江苏、安徽和浙江所在的江淮平原,加上江西和两湖,自古就是中国农业化发展的繁盛之地。不光物产丰富,人文同样荟萃,各种人才创造出了诗歌文学和美好的生活方式。“今天,江苏文脉有一个责任感,应该把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扛起来,能够推广到世界,使中国能够发挥影响人类发展的力量,不但为中国争取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承,而且也能够为世界文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中英说。

  熊月之:

  长三角人文底蕴即江南文脉

  

  

  

  熊月之出生在淮安,作为长期在上海工作的江苏人,他说,中国众多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之所以实力最强、影响最广、潜力最大,在于其卓越的自然禀赋、丰厚的人文底蕴,在于文脉的世代传承和国家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熊月之表示,从时间维度看,江南文化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明清时期,苏州是江南地区也是全国经济中心,嘉道以后,由于两大原因,经济中心从苏州移到上海。他说:“从表面上看,苏州衰落,上海崛起,是个巨大的变化。但是,从江南与全国、与世界的关系来看,这种变化仅仅是江南内部相关城市功能的调整与位移。”

  王建国:

  “万物互联”引发城市活力新形态

  

  

  王建国祖籍镇江,在南京生活了45年,他的演讲题目是《显隐互鉴:城市活力的当代营造》。“今天,数字化、网络化和‘万物互联’引发城市活力的新形态。”王建国表示,数字科技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城市曾经的垂直性层级构造正在消解,同时性、扁平化、离散型的社会结构正在呈现。王建国表示,今天的城市应该以人民为中心,让最广泛的社会人群参与分享,通过人际交往和交流,邂逅陌生,习得新知,激发创新,踔厉前行,共构未来城市。

  成果发布

  1002册《江苏文库》

  集中展示

  对谈交流

  文化学者们纷纷表白,“以家乡为自豪”

  对话交流以“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为主题展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毕飞宇主持。现场,文化学者们纷纷表白家乡。

  “特别荣幸,我是第二次参加江苏发展大会,第二次参加文化论坛,感受到了江苏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中华书局原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徐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在现实激荡中丰富发展,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传播。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格非说,自己十几岁时就离开了家乡。正如马尔克斯所说,“当他离家乡越远,他才会觉得离家乡越近”,这次“回家”有种近乡情怯。

  “作为一个从江苏走出去的媒体人,我以家乡为自豪。”香港大公报总编辑于世俊表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