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5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看,江苏历史上的优质青年
  三元巷 现代快报+记者 王子扬 摄
  明《皇都积胜图》(局部)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扬州卷》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苏州卷》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历代名人词典》
  扫码关注
  江苏文脉公众号

  从古至今,青年都代表着未来和希望。江苏就有不少“优质青年”,有的独具匠心,有的心怀天下,有的出口成章……

  走进江苏青年们的精彩故事,感受这份独特的青年力量。

  

  现代快报+记者 郑文静 张文颖

  设计青年

  20多岁的设计师,能设计出怎样的建筑?

  蒯祥给出的答案是:紫禁城。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苏州卷》中,记录了这位600多年前出生的天才设计师,以及他所代表的“香山帮”。

  香山地处苏州太湖之滨。乾隆《吴县志》中记载:“木匠有大小之分,造屋者名大匠多住香山,做器皿什物者名小木匠。”

  香山走出来的建筑巧匠,人称“香山帮”,最擅长复杂精细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其中的领袖人物,正是蒯祥。

  蒯祥出身于一个木工世家,他的祖父蒯思明、父亲蒯福都是远近闻名的大木匠。明朝开国定都南京时,蒯家就有人应征进南京,参与宫城的修建。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需要重建北京宫殿。于是,蒯祥等大批“香山帮”能工巧匠,就被召到了北京。

  到北京时,蒯祥还不到20岁。不过,他已然是一位被皇帝认可的大设计师、建筑师,很快就被任命为“营缮所丞”,也就是紫禁城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

  蒯祥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宫廷正门——承天门(即天安门的前身)。在他的指挥下,承天门于永乐十九年(1421)竣工。

  据说,承天门的外形与今天的天安门大致相仿,只是规模稍小一些。建成之后,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称赞当时才20多岁的蒯祥是“蒯鲁班”。

  蒯祥有种技能,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眼睛和手都是尺”。史料记载“每宫中有修缮,中使导以入,蒯略用尺准度,若不经意。既成,以置原所,不差毫厘。”这样高超的技术,令人叹为观止。

  热血青年

  明代,南京还诞生过一位青年“武状元”,他的名字叫尹凤,生于1523年。

  民间传说,尹凤曾以武举连中三元,至今,南京城里仍有一条“三元巷”,就是为了纪念他的辉煌往事。

  传说归传说,真实的历史中,尹风考试的时候,武举还没有殿试这个流程,所以并不可能连中三元。按《明史》记载:“尹凤,字德辉,南京人。(李)锡总兵福建时部将也,世府军后卫指挥同知。凤早孤。读书,娴骑射。嘉靖中举武科,乡、会试皆第一。”

  想在武科举中连中二元也不容易。武生先要通过乡试(省级考试)成为武举人,接下来到京师参加会试。会试内容分三场,第一场试“马上箭”,第二场试“步下箭”,第三场还有笔试策论。

  嘉靖二十五年(1546),尹凤在南京武学应试,考取第一名。第二年,武会试发榜,尹凤又拿下第一。24岁,他就已经连中武举解元、会元,堪称少年英雄。

  武举高中后,尹凤奉命镇守福建海防。那时,福建沿海一带倭患严重,经常掳掠人口抢劫财物。尹凤到福建后,便投入到抗倭战役之中。

  面对熟悉海战的倭寇,尹凤毫不退却,反而主动邀击。在一场作战中,击沉对方7艘船,还一路追到外洋,生擒斩首倭寇200人。

  这样大大小小的作战,尹凤经历了十几次,每战他都身先士卒,胜果连连。

  骁勇善战的尹凤,把倭寇打得胆战心惊,不敢轻易来犯,海边的百姓过上了好一段安宁日子。

  天文青年

  人们总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夸一个人学问广博、无所不知。在南京,就曾有过这样一位既知天文,又善算数,作诗绘画不在话下,连骑射都精通的奇女子——王贞仪。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王贞仪生于江苏上元(今南京)。那个时代,女子受到许多教条束缚。不过,王贞仪却有种冲破一切束缚的个性。

  少年时代的她,不仅聪颖,还心怀大志,展现出百折不挠的性格。

  论读书学文,她阅遍祖父藏书,写下“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等壮阔诗句。

  论骑射功夫,她十几岁时就向蒙古将军的夫人学习骑射,可以“跨马横戟,往来如飞”,还能“发必中的”,一般男儿也不见得是她对手。

  在科学研究上,王贞仪更是颇有建树。《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历代名人词典》中写到,17、18世纪,我国形成了安徽数学学派,祖籍安徽的王贞仪是这一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她在数学研究中,注意吸取中西算法之长,改进概括,化繁为简,灵活运用,不受旧方法旧思想的束缚。

  此外,王贞仪对探索宇宙星辰的奥秘也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为了探求天文现象的成因,她不仅阅读中外天文著作,还进行大胆试验。

  长年坚持夜观天象、日算星辰,王贞仪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第一手天文数据资料。她的著述计有56卷之多,其中的《月食解》,解释了月食发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知识。

  可惜天妒英才,王贞仪去世时候也不过29岁。她短暂却灿烂的生命,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199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以“王贞仪(Wang Zhenyi)”命名了金星上新发现的环形山。

  雷达青年

  科学这条道路上,江苏人一直在奔跑。

  江苏扬州人束星北(1907—1983年),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扬州卷》记载了他的故事。

  束家为开沙望族,1926年束星北赴美留学,1927年前往欧洲游历。1928年,他见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爱因斯坦,并且在爱因斯坦任教的柏林大学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助手。1930年9月,束星北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第二年获硕士学位。

  20岁出头成为爱因斯坦的助手,25岁拿到麻省理工硕士学位。当时的束星北,已经站在了世界科学的前沿。

  1931年9月,束星北被母亲一纸婚约拉回中国结婚,此后再也没出去。

  束星北回国的时候,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束星北投笔从戎,于1932年1月受聘于南京中央军官学校任物理教官,后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又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教授兼数学系主任等。

  在爱国心的驱使下,束星北开始投身军工事业。对国际上刚刚出现的激光、无人机、雷达、袖珍发报机进行潜心研究。1945年,束星北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雷达,由此他也被称为“中国雷达之父”。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