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2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心游万仞 写意畅神——略谈童迅的书印创作
□张冰 邱世鸿/文
  苏轼 题西林壁诗 180×32cm
  对联 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 13×68cm×2
  蝉竹拓 36×58cm
  对联 听泉树下酒无味,雨花石前茶更香
  13×68cm×2
  对联 未出土时先有节,得凌云处尚虚心
  138×24cm×2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47×137cm
  欧阳修 浪淘沙词
  135×50cm
  篆刻 微雨竹窗夜话 3.2×3.2×6.6cm
  篆刻 暑至临溪濯足 3.2×3.2×5.0cm
  篆刻 午倦一方藤枕 3.3×3.3×7.8cm
  篆刻 隔江山寺闻钟 2.9×2.9×6.0cm
  篆刻 月下东邻吹箫 3.2×3.2×6.8cm
  篆刻 雨后登楼看山 3.2×3.2×4.8cm
  篆刻 乞得名花盛开 3.4×3.4×5.6cm
  篆刻 抚琴听者知音 3.5×3.5×7.0cm

  童迅(心斋)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莫愁印社社长,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专家组成员、篆刻导师,南京印社理事,南京篆刻推广促进会理事,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秘书长,南京颜真卿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园篆刻委员会主任,南京七贤书画院副院长,金石印坊首席艺术顾问。

  江南一隅,篆家虽众,而多偏精能,写意者十无二三。篆刻、篆书二道,实则为一体二面,首重者自为写篆之笔意。重功力者必究点画之妙,重性情者务求变化之趣。功力易稳,性情易漫,若存乎一心,便得神明。写意之途,畅神而已,张扬性灵,必得通会之际,方有大成。放眼艺坛,童迅便是其中翘楚。

  中书协会员、金陵篆刻名手童迅长于六朝古都,字正之、茂父,取《庄子·人间世》之意,又号心斋。帝王之州南北交融,篆艺之道杂糅混合,多元激荡常生新质。精雅与疏放,工稳与烂漫皆得其善,而后者钻坚仰高,唯惯寂寞者取之。童迅之选择写意篆书,取其烂漫、朴拙、散淡一路,自有其缘由:一是个性疏放使然,眼界审美,不拘细行;二是自觉爱好,志在宏逸,非为时人参赛获奖之功利目的;三是亦是受南京名家影响之故。故曰童迅者,其名已经暗含其意:童者,天真童趣也,若国宝熊猫之无邪;迅者快捷迅发,兔起鹄落,不必循规蹈矩。其篆书之草意隶势,正应“童迅”之名也。较之传统篆书之运笔,他的节奏感分明,墨色变化丰富,意外之笔更多。他将平实之篆引,均匀之分布,封闭之构成打破重组,痛快沉着,唯求心性之畅达。故在阐释静态之大小篆书时,取精用宏,多体融通,真正达到“旁通二篆,俯贯八分”,求得“龙德之美”:恢宏、博大、矫变。其书在虚实、刚柔、枯润、曲直等变态中驾驭自如,举重若轻,这源于其长期临池、查阅、背诵之功夫。唐孙过庭《书谱》中所谓“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正是学书之津梁。童迅深谙此理,刀笔践之而不悖。迩来镌刻甚勤,书写尤多,更将刀法之快截融入笔法,沉着痛快,放逸生奇。有时未免脱略形迹,却又病处生妍矣。

  耳顺之年已过,童迅亦得笔顺,笔顺本乎心顺。操笔即书,不计工拙;风骨嶙峋,直逼古人。检点历史,江南明清草篆者如杨法、赵宧光等人,对篆法并不精熟,或未能深入,或书写拘谨,故难成典范。童迅之篆书情结,与生俱来,恍如天成。其胆识与睿智可见其集中。其《佛》《道》《儒》名言系列篆刻与书法,皆有进境,别开生面。再观其人之拙诚、厚道、爽快,与篆书之风格相得益彰。观书如观人,观人更观书,唐张怀瓘所谓“一字见心”,诚不我欺哉!诸位观其《将进酒》《心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长文篆书,自能感悟书道与人道之合一。

  童迅之篆,正在走向沉厚朴茂、气象浑穆之境,古为今用、新意迭出;当然个别烂漫凋疏之处也须继续提升,力求大雅。童迅之印,意在笔刀融合、刚中寓柔,追求苍古浑厚、以欹返正。清刘熙载《游艺约言》所谓“大家贵真,名家贵精”,乃至理名言。艺坛前贤徐无闻先生亦有诗云“白头争寸进,休负此生劳”,吾等作为童迅之友好同道,愿与童君共勉!艺无止境,天道酬勤,真心期待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创辉煌!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