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小记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从消逝的报亭看家乡的变化

  南京市银城小学五(8)班 王芊伊 指导老师:刘伟

  上周大扫除,妈妈搬出两个足有100多斤的大箱子,她说,这可是她藏了20年的宝贝。我像拆盲盒一样小心翼翼地打开它,没想到竟是一箱旧报纸旧杂志。我很不屑:这些东西也值得妈妈收藏20年?她笑着说:“就是这些东西让我留在了南京。”

  2000年,妈妈来到南京上学。那时正值夏末秋初,天很高,云很白,太阳不似盛夏的火辣,暖暖地透过高大的法桐,洒下片片金黄。在树荫的掩映下,随处可见一个个墨绿色的报刊亭栖身在道路两边的公交站台旁。当时的南京有1000多个报刊亭,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早晨人们习惯排队买一份报纸了解一下国家大事;男生们喜欢看《体坛周报》追明星;女生们在《时尚芭莎》里看巴黎时装大秀;年轻人最爱的《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都要跟报亭老板预订,否则去晚了还买不到呢……当时网络没有那么发达,报刊亭成了遥望世界的窗口。

  2010年,为了提升南京的形象,城市越来越整洁,马路越来越宽阔,很多报刊亭被拆掉了。直到今天,能在地图里“搜到”的南京报刊亭只剩下不到40家。仅存的这些报刊亭也改名叫便民服务亭,主要在景区门口。卖的都是饮料、玉米、烤肠、雨花石、泡泡机等。承载着上一代人情怀的报刊亭,在我们这代人心里刷不到什么存在感。

  从前人们在地铁上看报纸,现在大家在地铁上看手机。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了。我平时用百度搜资料看新闻,爷爷淘宝用得很溜,奶奶头条里为我存了好多思维题,爸爸一机在手赛事全有,妈妈的杂志都存在iPad里。

  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报刊亭的黄金年代不属于我们,眼下这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南京才是我们这代人的初始记忆。我很庆幸生活在科技智能的幸福年代,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南京变得更加惊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