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位于常州经开区的市重点项目宏亿精工,汽车安全系统精密零部件项目已经基本竣工,设备也陆续到位,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2023年底。去年,这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企业“省队”名单。
记者日前从常州经开区经发局获悉,“专精特新”企业数继续更新,省级新增41家,国家级新增4家。至此,常州经开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8家,一年时间,“国家队”“省队”榜单企业数量均实现翻倍。
常景轩 陆文杰
企业发力,订单已排到年底
1999年,起步于常州经开区遥观镇的30平米车间,一台精轧机和6万元流动资金,是宏亿精工最初的模样。之后,通过投入改造,宏亿实现了部分高端精密管件国产化,这些产品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增长点。
转型,宏亿跨出了坚实一步,第二步是苦练内功,做到“又专又精”。如今企业拥有4项发明专利及60多例实用新型专利,已发展为国内少数拥有原材料加工、制管、热处理、机加工的汽车精密管件全流程生产企业。
“我们要用数字还原一个实体工厂。”宏亿精工公司董秘吴铭介绍,目前新工厂才推进了总产能20%,后续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预计3年达到生产高峰。记者了解到项目达产后,可年产汽车安全系统精密零部件3000万套、焊管5万吨。
或许像宏亿精工这样的企业吨位尚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借着“专精特新”,在细分赛道成为佼佼者。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倍增,恰恰折射出常州经开区产业升级转型的澎湃经济活力。
“政”向激励,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发力,政策也要给力。常州经开区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支持,区科技金融局局长李江介绍,2022年,金融机构为27家企业发放“专精特新贷款”3.13亿元。
税务部门则通过税收优惠激活“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动能。
“从2017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300多万元到2022年超2600万元,税收政策支持增强了我们研发投入的底气。”常州欣盛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伟涛说。
记者了解到,2022年常州经开区新增的4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合计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3.58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8954万元。
资金之外,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个性烦恼,更有“一对一”指导。
“在‘专精特新’培育中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常州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乔强说,2022年以来,他们多次邀请市级专家为企业“靶向会诊”,找准企业痛点,优化解决方案。
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完善寻找发现、孵化培育、扶持壮大机制,不断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能力,此外,该局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帮助企业积极“上云”,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发展韧性和活力。
“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100家,其中国家级10家。”乔强说。